在猴子胚胎培育人類細胞實驗引發道德爭議

在一項中美聯合研究項目中,科學家在猴子的胚胎中培育了人類細胞。研究成果發佈後引發了有關此類實驗的道德爭議。

科學家將人類的幹細胞——即有能力發育成不同身體組織的細胞——注入到獼猴的胚胎中。

該胚胎生長了近20日。

過去,有其他所謂的跨物種胚胎,或者叫「嵌合體」,曾經被製造過。但之前的研究是將人類細胞植入到綿羊和豬的胚胎中。

此次研究的科學家團隊由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胡安·卡洛斯·伊茲皮蘇亞·布爾蒙特教授(Prof 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率領。他在2017年曾幫助製造了第一個人類與豬的混合胚胎。

他表示,他們的研究可能將打開一條路,應對移植器官緊缺的問題,並幫助更了解有關人類早期發育、疾病和衰老過程等方面的問題。

「這些嵌合的做法有可能對推動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非常有幫助,不僅對於生命最早期,而且對生命後期的相關研究也很有幫助。」

他堅稱,在科學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的這項研究,是符合當前的道德與法律守則的。

「最終,我們是為了了解和改進人類健康而做這些研究的,」他說。

「道德挑戰」

不過,一些科學家卻對實驗提出憂慮,稱雖然這次實驗中的胚胎在20天後就銷毀,但是其他人可能會嘗試將這種研究再向前推。

他們呼籲,針對製造人類與非人類嵌合體意味著什麼這一話題進行公眾辯論。

東盎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諾維奇醫學院(Norwich Medical School)的生物醫學道德研究員兼講師安娜·斯馬伊多爾博士(Dr Anna Smajdor),在評價這項研究時說,它帶來了「重大的道德與法律挑戰」。

她還表示:「這項研究背後的科學家聲稱這些嵌合胚胎提供了新機會,因為『某些類型的實驗我們不能夠在人類身上做』。但是這些胚胎是屬於還是不屬於人類,還是存疑的。」

牛津大學的牛津尤希羅實踐倫理中心(Oxford Uehiro Centre for Practical Ethics)主任以及惠康道德與人道主義中心(Wellcome Centre for Ethics and Humanities)聯合主任朱利安·薩福萊斯庫教授(Prof Julian Savulescu)說,這項研究「打開了人類與非人類混合體的潘朵拉盒子」。

他補充說:「這些胚胎在發育20天的時候被銷毀,但是人類與非人類嵌合體被成功培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或許是被作為人類器官的來源。這是這項研究的長遠目標之一。」

進步教育信託基金會(Progress Educational Trust)主任莎拉·諾克羅斯(Sarah Norcross)表示,在胚胎與幹細胞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可能同樣帶來實質性利潤的同時,「明顯有需要就它所帶來的道德和監管難題進行公共討論和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