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扎根的日本人系列:YouTuber日文教師・Iku老師

學習模式開啟,專注並投入自己喜愛之事

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到國中生的少年時期,佐藤生找不到在學校上課的意義,也就是所謂拒絕上學(不登校)的孩子。但是,他的母親總是溫柔地在一旁給予支持和關心,決不會勉強他上學,經常陪他去電影院看電影,或是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動物園等地方。到了國中,則是到學校附近的山上或河川旁,在大自然中嬉戲。

國中3年級的社會科課堂上,只有佐藤上課不聽講,一個人在教室的角落看漫畫。突然聽到老師講到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他豎耳傾聽,感覺法國大革命的經過就像遊戲或者是連續劇般的栩栩如生,第一次覺得上課原來那麼有趣。他向老師提問,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一瞬間,學習模式的開關啟動了。

雖然佐藤在課堂上幾乎不露臉,但唯獨對社團活動相當熱衷,同時參加了鄉土藝能社、民族舞蹈社、中國舞蹈社,比任何一位社員都還要認真地練習太鼓或舞蹈,讓大家刮目相看。

「日本的傳統藝能是大家圍成一個圓跳舞,大家圍著一個太鼓輪流敲打;但是,中國舞蹈是是主角在中心。為了站到舞台的正中央,只能夠比別人更加努力。我的表現受到擔任顧問的老師和其他的社團成員的一致肯定,直到畢業為止,我不曾把中心位置拱手讓人。這成了我最初的成功經驗。在一個領域裡面,自己可以為了一件事花多少的心力和時間?以結果來講,成長是一種加法演算。」

也許在教室的功課比其他學生落後,但是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拿第一名就好。專注在能贏的領域上保持領先,這是佐藤生活方式的起點。


Iku老師(Iku老師提供)

首次的臺灣之旅意外走上了不同的路

上了大學的佐藤以教師職業為目標,因為自己有拒絕上學(不登校)的經驗,所以他一直抱持著「要怎麼授課才能讓學生覺得有趣?」的問題意識。在大學反而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認真上課,投入大量心力想要考取高中的歷史科和公民科、國中的社會科的教師資格。另一方面,他覺得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應該要自己賺,因此當過銷售員、居酒屋的店員、發傳單、英雄劇場的布偶裝要角、家居清潔工作等各式各樣的工作,日以繼夜。但是,大學3年級的秋天,長期下來身體不堪負荷,因過度勞累而倒下。

「真的是筋疲力盡了。因為也賺完了到畢業為止的學費,正好在考慮要利用寒假悠閒地來一趟海外旅行之類的,偶然看到電車的垂掛廣告上有旅行社推出『臺灣・韓國・夏威夷』的團體旅遊。其中,沒什麼具體印象的土地就是臺灣。於是,就決定去臺灣看看。」

這個時候,佐藤特意不做任何功課,也不帶旅遊書,期待與未知的相遇,就這樣出發前往臺灣。結果,所到之處都受到素昧平生的臺灣人親切對待,第一趟旅行就成功環島臺灣一圈。在一位臺灣女生的建議下,甚至到了臺灣的最南端,墾丁的鵝鑾鼻燈塔。回到日本後,他寄感謝卡給在這趟旅行遇到的每一個人,建議他去鵝鑾鼻的那位女生很快就回信了。這次換她來日本旅行,佐藤擔任嚮導。而首次的臺灣之旅遇到的這位女生,也就是現在的佐藤太太。

緊接著,在大學4年級時,佐藤面臨了人生的重大抉擇。他拿到大型企業的內定,隔年春天起開始工作。過去,在打工地方擔任超級推銷員的他,老早就被相中了。另一方面,與臺灣人女友也剛開始交往。再加上,原本立志要成為社會科教師的他,即將拿到教師資格,陷入難以抉擇的狀況。

「最後選擇在臺灣當日文老師的路。不管是在日本當社會科教師,還是在臺灣當日文教師,同樣是為人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所以,我去上日語教師培養講座,半年就修完480小時的課程,取得日文教師的資格。」


Iku老師(Iku老師提供)

2009年,日本的大學一畢業,他最先是做了好幾個月的打工,賺錢累積所需的資金後,再到臺灣師範大學的語文中心留學。不只是上課,他也與7、8位臺灣人持續進行語言交換,幾乎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由此再度見識到他比誰都還要努力,貫徹他的「成長加法理論」。中文能力進步神速,1年3個月結束語言留學之後,受邀到臺北車站附近的補習班擔任日文老師兼教務主任。剛好有位學生在出版社當業務,他受學生之邀,從2012年起上午在出版社兼差。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身兼兩職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他腦海裡掠過了學生時代因為過度勞累而倒下的記憶,隔年辭掉補習班的工作,重心完全移到出版社。

以Youtuber的最新形式,傳達身為教師的理念

當時,那間出版社發行的外文教材只有英文,以佐藤為中心,開始推出日文教材・雜誌的出版計畫,統籌負責日文部門和海外部門。還有,在這段期間,也發表了很多以日文教材為主的著作,連插圖也不假他人之手。另一方面,從事出版社的工作之餘,2017年3月佐藤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於是YouTuber「Iku老師」誕生了。

「動機是想要自己上網介紹自己寫的書。即使印製了新書海報,但是顧客不到書店的話,就沒辦法看到。與其這樣,作者自己現身,主動介紹自己的書,比較有成效。如果不這麼做,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新書上市,自己的作品隨時都可能被埋沒,出於這樣的危機意識而當上YouTuber。」


Iku老師(由Iku老師YouTube頻道擷取)

把原本成立的Facebook粉絲專頁作為立足點,引導粉絲連結到YouTube的頻道,毫不藏私地免費公開對觀眾有益的資訊。首先堅持提供最好品質的節目內容,和粉絲之間建立信賴關係。他的理念也奏效了,粉絲發現了有價值的資訊,自然而然地想要購買Iku老師的新書。

現在, 收看Iku老師的YouTube頻道的觀眾有九成是來自臺灣、香港、馬來西亞等華語圏的觀眾。影片內容包含了日語學習、臺日文化比較、日本的旅遊資訊等,其中頗受歡迎的是比較日本各地方言與標準語的節目。Iku老師引用了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1918-2013年)的話,強調學習語文的同時,了解對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own language, that goes his heart.(如果你用對方理解的語言和他說話,那將傳達到他的腦子裡。如果你用對方的母語和他說話,那將傳入他的心扉)』如果外國人到了當地,會說一兩句當地方言的話,彼此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也容易建立起信賴關係。」

2018年3月辭去出版社的工作,專心經營YouTuber事業的Iku老師。他秉著「做什麼事都有痛苦的時候,但是,什麼都不做會更痛苦。」的信念,在人生的方向轉了個大彎。同年,被選為「臺灣人氣最旺的外籍YouTuber」,舉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北市、苗栗縣等的臺灣中央行政機關或地方政府,還有臺日運輸旅遊業界、物流業界、飲食業界、廠商等也紛紛找他合作,成為奔波在臺灣和日本之間的網路紅人。2019年6月,YouTube的追蹤人數高達20萬人,若加上Facebook和Instagram的追蹤人數,突破30萬人。隨著社群網路的溝通工具日新月異地持續進化中,未來的Iku老師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古羅馬時代也有劇場,劇場當然有演員。即使時代變了,只是演出的舞臺不同,演員本身一直都存在。因此,我只是身體力行,繼續做我自己覺得開心的事情。」

能夠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是贏家。今後,筆者也作為其中一位追蹤者,持續關注Iku老師推陳出新的點子和生活方式。


Iku老師(Iku老師提供)

標題圖片:Iku老師(Iku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