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大IPO忽喊卡!一文揭開「螞蟻金服」踩紅線的三大轉折

中國金融科技巨擘螞蟻集團在滬港兩地上市案,在馬雲被約談後,竟在上市前夕閃電告緩,震驚全球市場!到底這個全球史上最大規模IPO,踩到哪些紅線?一文帶你透視螞蟻上市三大關鍵轉折!

全球最大金融科技獨角獸「螞蟻科技集團」(又稱為螞蟻金服),原本準備在11月5日在上海、香港兩地同步掛牌,可望創下三項紀錄:

▌籌資約34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842億元),創人類史上最大IPO(首次公開發行)

▌創造至少19名億萬富翁,大多為阿里巴巴合夥人

▌馬雲財富可望衝到716億美元,躋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沒想到,就在螞蟻風光上市倒數三天,隨著馬雲被中國四大監管單位「集體約談」之後,IPO戛然喊卡,震驚全球!

轉折一:美中對抗下,捨紐約,回歸上海、香港交易所

其實,螞蟻集團最早是想到美國掛牌上市,卻碰到川普總統發動美中貿易戰,一路打到科技戰、金融戰、外交戰,螞蟻集團因而捨棄紐約,選擇在香港與上海雙重掛牌,沒想到這條上市之路,道阻且長。

轉折二:一場演講硬槓監管單位,馬雲犯了什麼天條?

距離螞蟻上市倒數四天,中國四大金融監管單位,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2日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到底馬雲踩到什麼紅線?原來,馬雲日前(10/24)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演講時,曾批評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是「當鋪思想」,還被解讀為硬槓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引發軒然大波。

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阿里巴巴提供
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阿里巴巴提供

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阿里巴巴提供

馬雲這番話,是衝著今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出台的新規:將螞蟻集團和其他一些企業集團歸類為金融控股公司,要求這些公司拿出更多資金,來支持支付、貸款和其他金融業務。

「我們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當時,馬雲說:「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在當下,我們必須用借助技術的能力,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

馬雲所稱的「當鋪思想」,是指傳統金融業務需要抵押品才能發放貸款,而數位金融則用大數據來進行信用評級後,直接發放貸款。

不僅如此,馬雲還批評,國際間銀行協定「巴塞爾協議」是老人俱樂部。該協議要求各國銀行的資本和風險加權的總資產之間必須達到一定比例,以此降低信用風險。

馬雲還宣稱,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根本沒有系統,中國的風險在於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當時,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央行行長易綱、前任行長周小川,都在峰會上發表談話。

轉折三:四大單位連番出手,防範互聯網金融「大到不能倒」?

馬雲的批評言論,激化傳統金融監管與現代金融創新之間的矛盾。

就在馬雲嗆聲之後,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官媒《金融時報》,從10月31日到11月2日連續三天刊文,駁斥馬雲的觀點,更點名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互聯網金融「大到不能倒」的風險。

馬雲被約談後,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於同日發表政策文件,包括網絡小額貸款不得用於債券、股票等投資和購房,並強調要加強監理。在這之前,中國人民銀行於10月21日正式發布三項金融科技行業標準。一連串的動作,看似衝著螞蟻而來。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馬雲在2008年矢言,並譴責中國小企業向政府放貸機構借款異常困難的現象。而螞蟻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數億中國人的消費、儲蓄、投資和借款方式。

如今,螞蟻集團個人用戶逾10億,機構用戶逾8000萬家,數位支付交易(支付寶)去年規模超過15兆美元(約新台幣430兆元),已接近整個歐盟的GDP。其信貸業務「花唄」和「借唄」為數百萬個人發放貸款,貸款業務更是占到螞蟻收入的四成,一旦曝險過高,恐發生骨牌效應,引爆金融風暴。

螞蟻集團的崛起,部分原因在於中國願意讓它進行實驗,然而,當這家金融科技巨頭從支付到消費金融等領域都占據主導地位時,中國監管機構也會進一步上緊發條,最終演變成「暫緩上市」的結果。

消息炸開後,網路出現「馬已經服、馬已今服、馬已京服」等諧音,以及「殺馬雲如殺螞蟻」等熱議,調侃螞蟻集團和馬雲面對官方的強勢態度,「不得不服」。

台灣資金也參與!國泰富邦人壽認購30億元

面對螞蟻上市喊卡,也影響到台灣。國內參與螞蟻金服IPO認購案有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和中國人壽三間壽險業者,但僅國壽、富邦成功申購,其中,國壽拿到983萬4845股、約29.65億元;富邦拿到18.8萬股、約5620萬元。

國壽、富邦指出,由於資金尚未匯出,認購方不受影響,後續則有待情勢演變再行調整。而螞蟻集團表示,將盡快公布有關暫緩上市及退回申請股款的進一步詳情。

市場原本都樂觀預估,螞蟻上市首日,股價必會大漲,但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監管,已對這個全球史上最大規模IPO投下變數。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