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危機 2018縣市長選戰頭痛題

中國時報【中國時報╱崔慈悌╱特稿】

雲林縣6、7月間的垃圾危機暫時解除,但全台垃圾危機未解,垃圾處理勢必成為2018年縣市長選舉不可迴避的議題,不只是地方,中央更應儘速研擬解決方案,以避免可能的垃圾危機。

要解決垃圾問題,從源頭減量是重要關鍵,台北市2000年馬英九擔任市長時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根據環保署資料,北市2000年時每日人均垃圾量約為1公斤,推行1年後降為0.77公斤,去年不到0.3公斤,成效顯著。

但從馬英九推動至今17年,全台僅新北市在朱立倫就任市長後,從2010年12月1日起跟進全面實施隨袋徵收,其他地區僅台中等縣市分區試辦,主要原因就是怕得罪選民。

掩埋場和焚化爐的興建,更是地方縣市長不敢碰觸的話題,此次發生垃圾危機的雲林境內就有焚化爐,卻因雲林縣前縣長張榮味涉嫌收賄,焚化爐興建完成10多年,被地方視為燙手山芋,寧可放著擺爛,把垃圾運到台北處理,也不願著手處理。

地方政府本位主義,更讓跨縣市垃圾處理面臨難題,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許多焚化爐都屬於低度利用,但剩餘能量卻是拿來處理獲利較高的事業廢棄物,不僅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優先處理一般廢棄物的規定,也影響焚化爐的使用壽命。

這些問題必須從源頭減少垃圾、興建或者更新掩埋場及焚化爐的方式來解決,各縣市是否要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以及垃圾處理設施的選址,2018年縣市長選舉參選人都應該要有一番想法。

對於焚化爐的選址,以日本為例,市民可按照垃圾焚燒的工序流程,透過透明玻璃觀看;德國採取廢棄物多元化利用;美國掩埋場土地則會規畫具經濟價值的再利用方式,來提高民眾對垃圾處理場的接受度。雖然垃圾焚燒會產生空氣污染,但從各國的案例顯示,如果焚燒處理過程公開透明,讓鄰近居民覺得安全可靠,就能與其和諧共處。

無論是垃圾隨袋徵收、協調跨縣市垃圾處理、興建事業廢棄物專用焚化爐、及研擬焚化後的廢棄物再利用及再製品標章,中央政府的角色責無旁貸,如何從源頭到後端拿出治本的解決方案,端看蔡政府能有多少的魄力了。

------------------------------------

Yahoo奇摩新聞邀請「三明治世代」投稿!你是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三明治世代」嗎?憂心台灣教育、煩惱父母健康、憂慮自己未來,來用文字表達你的看法,希望政府能夠做什麼?或者分享自己的經驗,如何做個開心的三明治世代?。快來投稿—->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