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 (二)『家屋』能終結無家者和家的距離嗎?


為了協助無家者脫離遊民生活,各縣市政府過去都以大型的收容所做為中繼站,但無家者普遍接受度不高。然而,近一兩年,這樣的策略似乎有了轉變,小而美的「家屋」中繼收容據點成了無家者的新選擇,不僅民間社福團體投入資源設置,台中市政府更檢討了相關閒置建物,轉型為家屋式的無家者中繼宅,一舉成為全台最大的無家者家屋據點城市。究竟這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能不能成功讓無家者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請聽記者曾國華的報導

北部首所女性無家者收容據點 潭馨園散發濃濃家屋味


自潭馨園畢業的碗粿,曾在龍山寺前當導引員 (曾國華/攝)

『我之前的工作就是導引員,導引員的工作就是你好像來到萬華,想去龍山寺,或青草巷啦』

她是碗粿,今年五十七歲,一頭茂密的長髮,  在龍山寺捷運站前,頂著不斷吹拂而過的和煦暖風,正說著幾個月站在這裡,當導引員的工作狀況。

當時的她,因為離婚的打擊,散盡父親的遺產,最後浪跡在台北車站,長達數年之久,不過,現在的她卻已經脫離遊民生活,獨立租屋了!

『往左轉,左轉後再走差不多20公尺,在你的左手邊就是華西街夜市了,(記者:所以那邊有什麼好吃的嗎?)  那邊有很好吃的蚵仔煎。』

碗粿之所以能成功脫遊,完全得助於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贊助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成立了台灣北部第一個專收女性無家者的據點「潭馨園」,經過潭馨園的洗禮後,碗粿順利重返社會。碗粿坦言,好多事情的發展都不是當初她所預期的結果。

『我當時沒有想到來潭馨園這邊,他們會對我有什麼幫助,可是我知道我會有一個住的地方 ,我當時沒有想到我會當導引員,也沒想到他們會連結一些社會資源,幫我處理掉一些私人的事情,當時真的沒有這些想法。』

有別於一般的遊民收容所,男女兼收,人數動輒四、五十人以上,潭馨園的規模小,僅收6名婦女,採低度管理,分別以1人、2人,以及3人一間的方式居住,共用廚房客廳及衛浴,目的就是希望這些女性無家者能像在家裡一樣放鬆。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就觀察到這個空間對入住婦女的奇妙影響。

『像我們一般人在家可能也會很放鬆,可能穿個短褲比較涼快,可是他們可能在有男性的空間裡面的話,我相信工作人員一定會請她們注意衣著,至少要穿得比較整齊,她不會像在家一樣自在,但如果是在女性的空間裡,都是女生,我相信有些人下班後就會把內衣解開了,就會讓自己比較舒服,比較自在地在這個空間生活,甚至像我們這邊的大姊,晚上下班之後會一起看電視,可能在沙發上隨便亂躺,也沒有人會制止她,也會一起敷面膜,就是會有這種比較放鬆的時刻。』


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 (曾國華/攝)

而也正是這種小而美的家屋型收容據點,讓碗粿重新找回「家」的感覺,也進而產生改變的動力。

『你會想到說,其實有一個固定住的地方好像也不錯呀,好像比以前街友的生活來得安定呀,你會慢慢地有這種想法出來,你可以待在家裡面休息呀,看電視呀,你不用去外面閒晃,不知道做什麼,無所事事,然後你的念頭就會轉變,心態也會調整,好像有一個住的地方也不錯,可是你就會想說,可是有一個住的地方要付房租呀,房租怎麼來呢,當然是要工作呀,要賺錢,慢慢一步一步你就會想去改變自己。』


潭馨園的成員,每個月都會聚在一起討論住屋大小事。(芒草心提供)

重隱私兼具互動 無家者收容據點家屋化

事實上,這種家屋據點,這兩年在台灣各地逐漸有了生機,除了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擴大贊助NGO團體「人生百味」,在台北市針對男性無家者成立了「百味家屋」外,像新北市及台中市也都有家屋收容據點的蹤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看到了家屋對無家者正面的影響,像台中市的大里轉蘊棧就是其中之一。

『(實況)大哥:我不可能欺負人啦(記者:會吵架嗎?)大哥:不會啦,我們3個多麻吉啦(一陣笑聲)』

大哥們彼此輕鬆地交談著,頓時讓室內空氣也熱絡了起來,這裡就是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台灣喜信家庭關懷協會營運的「大里轉蘊棧」,二十多坪大的房子是台中市政府做為無家者收容的據點之一,社工小張熱心地向我們介紹著轉蘊棧的運作。

『轉蘊棧的好處是在於,它是兩房一廳的概念,有家的感覺,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有室友,其實可以提昇他們的社交能力,蠻多的服務對象,都會在這邊認識到朋友,交到朋友,就像樓上兩位大哥一樣,這在他們未來不管在這裡或是成功自立之後都是很大的資源。』


位於台中的大里轉蘊棧是台中市府安置無家者的家屋,三位住民聊起天來,其樂融融。(曾國華/攝)

低度管理無壓力  無家者間產生家人情誼

目前大里轉蘊棧共有兩户,隱身在台中大里的國宅中,總計收容8人,只要經過評估有居住及工作意願的無家者都能入住,採低度管理,和過去的10多人共居一室的大型收容所,真有天壤之別,不僅滿意度特別高。小張甚至還觀察到,有些個案在這種家屋形式的收容環境裡,彼此還能培養出家人般的情誼。

『樓上有休養的大哥,坦白說,他目前外出的能力不是很好,那他目前還沒有工作,所以三餐還是有點困難的,因為藥物的關係,會嗜睡,跟他同住的服務對象是上大夜班,下班之後就會買一份炒麵或是一份熱湯,幫他買一份,我沒有過問你會請他吃,還是跟他收錢,那我覺得這是他們非常自主的願意透過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人,把對方當做家人的感覺。』

這也讓他不禁感慨,有時社工對個案的影響,都還不如個案間彼此的一句話或是一個動作。

『之前有服務過一個服務對象,他的腿其實有蜂窩性組織炎的狀態了,可能流膿出血的狀況非常嚴重了,我會叮嚀他去看醫生,但是那位服務對象是一個堅決非常不喜歡看醫生的人,他也害怕打針,但是當時有一個跟他同住的住民,就二話不說,馬上跟他說,就是明天,我陪你去,不管怎麼樣,所以我覺得我們社工能做的,跟住民和住民間能做的有不同的效用。』

位於台中的大里轉蘊棧是台中市府安置無家者的家屋屬於兩人一室的設計(曾國華/攝)

檢討閒置建物 台中市要給無家者有「家味」的安置點

而綜觀台中市像「大里轉蘊棧」這樣的小型收容單位,市府還設置有四人一間的「福滿安居」、和以「一人一室」雅房設計的「自立支援中心」等兩處,3個地方合計共28張床位。 除了自立支援中心是民間捐贈外,其餘兩處都是檢討市府現有閒置空間。

而談起這種低度管理,以小型家屋輔導無家者的策略,讓無家者從一無所有到能獨立租屋,台中市社會局科長陳麗華就很有感觸。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慢慢往家屋的方向,因為我覺得家屋比較會讓人對家這個概念是有感覺的,所以我們覺得應該打造這樣的觀念,打造這樣的環境給他們,然後讓他會有意願,要往自己要有個家的感受,會有比較高度的感受,未來去租屋的時候,他才會想到這件事情,讓他有一個連結,不管他以後去租屋或是去社宅找房子的時候,我覺得那個穩定度才會更高。』

鄰避效應無所不在 公文蓋上百個章仍胎死腹中

一、兩年下來,家屋儼然成了無家者脫遊的新選擇。只不過,要找一個提供給無家者做為中繼的租屋處究竟有多困難?以「百味家屋」為例,整個成立過程就不知道吃了多少的閉門羹。百味家屋社工靖茹就非常有感。

『我覺得光是要租一個房子給街友,大家就很反彈了,更何況我要租一個點,要一次讓6個街友進來住,那其實那個時遭到非常多非常多房東的反對,所以我們找房子其實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大概半年以上才找到,就是真的找房子真的太難了,真的很難找。』


人生百味為無家者設置的『百味家屋』充滿了家的味道,但為了找這個地點,前後可是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曾國華/攝)

然而這種鄰避現象,可是不分公私部門。當我們走訪台南市時,台南市社會局科長郭元媛就告訴我們,她曾為了一所廢校要轉型為收容中心上簽,公文蓋了100多個章,但最後仍胎死腹中。 
『之前本來要用一個廢校做,結果因為鄰避效應就胎死腹中,你看我用一個廢校喔,還很遠喔,結果就有鄰避效應,我蓋了100多個印章,已經完成了社福用地,結果,喀喀,就這樣。』

不過,靖茹認為,就是因為民間單位租屋困難,因此公部門才更須要肩負起相關責任。

只是這種鄰避現象,真的不能翻轉嗎?

翻轉鄰避有撇步 全台最大的無家者家屋據點城市誕生

#實況#『盧秀燕:這邊住得還習慣嗎?(無家者:我自己要加油)』

台中市長盧秀燕過年前特別跑了一趟「福滿安居」中繼住宅問候無家者,有別於一般開發收容據點,可能遭遇的鄰避問題,這個荒廢起碼20年,雜草叢生的警察宿舍,改建「開張」後,幾乎零負評,當地里長吳瑞德就認為,整個改建對里民及無家者而言,堪稱雙贏。

『剛好警察宿舍閒置空間再利用嘛,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不然就像我說的,蚊蟲之類的,也可能是治安死角之類的,很難講啦,當然從未發生過,我覺得把閒置空間再利用,然後再整環境,有影響到的,大家都應該是拍手的。』


台中市政府為無家者翻修的福滿安居(曾國華/攝)


台中市藍興里里長吳瑞德(左)及藍興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裕貿(右)

然而,究竟要如何才能營造出這樣的成果,個頭高壯,戴著眼鏡的藍興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裕貿說,這有撇步。

『那當然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我要丟垃圾,但不希望垃圾掩埋場在我家隔壁,大部份都是這樣,只是你要把垃圾掩埋場做成一個很漂亮的公園,他就會希望你過來,一樣的意思,安置中心在這個社區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甚至安置中心裡面這些人,可以協助社區做一些建設,我相信我們社區的里民住民都會很樂意看待這些事,只不過這先前必須要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我們安置中心在這裡,裡面住的人可以協助社區做一些建設,或者來參加一些守望相助隊,讓里民感受到,他們在這裡是對大家都好的,就是有他來我們這邊最好,就是要有辦法塑造這個樣子出來。』

而當鄰避障礙隨著時間磨合消失後,台中市社會局在去年底,甚至加碼修繕了局內負責管理的平價住宅及921救濟住宅,全數改為二房型,每户就只入住兩人,一口氣增加了22床,而且每户房子都有客廳廚房及衛浴,讓台中市成了全台最大的無家者家屋據點城市。

脫遊後租屋如高牆難跨越 遷户口及申請補助最易遭拒

『我第一個是會把公園的垃圾先撿起來,再掃樹葉,清樹枝』

清晨一早,穿著厚實外套的吳大哥,正拉著拖車打掃公園,他正是王裕貿口中共同參與社區服務的無家者之一。50多歲的他,就是從福滿安居畢業的個案,目前被社會局安排了每日4小時打掃公園的工作。

原本靠發海報住網咖度日,卻沒想到網咖因疫情全數關閉,讓他流落街頭,使得原本就有高血壓心臟病纏身的他,因此中風,送醫治療後,就不良於行,經教會義工協助,轉介市府社工,才入住到福滿安居,一說到第一天入住時,就來來回回洗了3次熱水澡,吳大哥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這樣跟你講好了,第一天住的那一天,應該是那一晚,我洗了3次熱水澡,我洗了3次澡,(記者:洗到熱水澡的時候,那個感覺是什麼?)好爽呀,呵呵』

在福滿安居的這段日子裡,吳大哥休養身體,社會局也協助他取得低收入户身份及身心障礙手冊,除了領取固定補助外,還有社會局每個月提供打掃公園80小時的收入,儘管工作生活穩定,但要像一般人獨立租屋,卻還是如同一堵難以跨越的高牆,最後還是靠著教會幫忙才找到棲身之所的他,就有很深的感慨 。

『對呀,就是聽見很多很多,人家不租我呀,跟他講什麼,我户口被遷到户政事務所,那你為什麼被遷到户政事務所,以前是流浪漢,人家一聽,就不要了,很多都是這些問題在,遷户口和申請補助,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大的問題,可是,沒辦法了,誰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一再呼籲說,讓人家租啦,讓人家申請補助什麼,為什麼在呼籲這個,政府他們自己也沒辦法呀 』


已自福滿安居畢業的吳大哥目前被社會局安排清掃公園的工作(曾國華/攝)

租屋被拒絕到心寒 無家者及障礙者屬弱勢中的弱勢

其實,像吳大哥這樣的遭遇並非個案,尤其許多無家者收入有限,且伴隨著身心障礙,在租屋市場中屬於弱勢中的弱勢,被拒絕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百味家屋的社工靖茹就苦笑著分享了為家屋成員租房的經驗。

『阿瑋(化名)和紹虎(化名)都是中度智能狀況,就是我們所謂的身心障礙者,其實我們已經接過無數通房東的電話,就是一聽到身心障礙就把電話掛掉,那我們都會看租屋資訊嘛,可能是社會住宅,或是房東會標明說對任何狀況的都友善,歡迎街友或歡迎身心障礙者,那個都有標明喔,或社會住宅就是要一定開給,就是身心障礙者也可以住,但很多房東,我們給電話過去,一聽到我們要租給身心障礙的人,就把電話掛掉,非常非常多,可能幾十通吧,都是這樣的狀況,那其實你接到後來你會有一點心寒,難道我要跟房東說謊嗎?雖然政府有一些明文規定,你要對什麼狀況的人,你要保持友善,但實際狀況是,你碰到的狀況是非常困難的。』


人生百味社工靖茹(右)、百味家屋的住民紹虎(左)

芒草心聯合崔媽媽出手 為無家者脫遊打造8人雅屋家屋

眼見許多個案經過輔導卻在踏出重回社會的關鍵一步時障礙重重。芒草心就聯合崔媽媽基金會出手了。

『這邊是三樓?對』

這是芒草心為無家者脫遊後提供的友善住宿計畫的物件,芒草心社工澄巽正為我們介紹著屋內的陳設。

『我們進來的這個大門,也是善種子義工團完全把我們換過的,那進來左手邊這裡是四人共用的浴廁,他們有做乾濕分離。』

芒草心前後共花了新台幣200多萬元,將這個荒廢18年共40多坪打通的老舊公寓,重新隔成了兩個單位,每户約20多坪、4間雅房大小的據點,分別提供給8位準備脫遊的無家者租用、每一個單位的月租從5千到5千5百元不等。


芒草心為無家者改建的友善宿舍(曾國華/攝)

芒草心為無家者改建的友善宿舍(曾國華/攝)

談到這項計畫,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就坦承,就是過去碰到一些孤獨死的個案,才讓他們發現共居家屋的價值。

『我們有遇到很多孤獨死的案件,那個這樣的共租空間,通常的想像是彼此間會有一些照應,像我們就碰到過有人在裡面怎麼了,剛好同住的人就打電話,幫他叫救護車,臨時就把他救回來,那他們有一些,像彼此會的東西,或個性上互補,彼此在生活上也可以有個照料,所以現在我們有在做這個八人空間的設置。』

而整個計畫除了能協助無家者透過合租分攤租金的方式,解決租金過高無力負擔的問題外,更能滿足許多無家者內心對家溫暖的渴望。澄巽就分享了一位七十多歲無家者入住家屋時的想法。

『我就很驚喜但我很意外,我說你確定嗎?你本來是要住套房,你怎麼思考模式就換了一個念頭,他就告訴我說,他已經七十幾歲了,七十幾歲在一般人來說,如果獨居,不要說他自己,就連房東都會擔心他會不會在裡面出意外,會不會孤獨死,可是他當然也知道自己的個性跟別人不是這麼合,但我覺得需要人際支持這件事情,是一種本能吧,他還是希望走出房門,看到他人在客廳看電視,這種溫暖的感覺,他是想要的,剛好這兩天,我們也在八人房這邊有開了一個男生自己的會,他就很大方表明說,他其實很期待大家可以在客廳煮東西吃,大家可以小小聊個天,或許不是這麼合,至少有人可以講講話,對於他這樣七十幾歲的年紀,獨居,然後沒有父母,沒有子女的年紀來說,真是一個相對是比較幸福的狀況。』

無家者入住社宅有多難?北市六千多户僅一案

(莒光社宅實況)『北市都發局監督社宅點交官員:今天要點的11户是分布在各樓層?(北市都發局官員:沒有,只有17、18、19樓、視野都很好,而且都在是邊間)』

然而,除了民間團體打造的友善住宿外,社福團體也首次和台北市政府進行了公私合作,將箭頭瞄準了社會住宅。


莒光社宅 (曾國華/攝)

走進台北萬華的莒光社宅,這天崔媽媽基金會和台北市都發局及社會局入員共同進行承租户的點交,從單人套房、兩人房到三人房共計11户,17坪起跳的空間,不僅明亮方正,而且還附上了全新的衛浴廚具,尤其寬敝的陽台還能遠眺淡水河或101大樓千萬美景,優質的環境讓人很難跟無家者聯想到一起。台北市社會局科長陳佩琪就坦言,依照目前評分的標準,無家者如果不具有多重弱勢身份,想要入住社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為街友如果他沒有別的身份的話,沒有身障,又不老,又不是老人,又沒有中低收入户,他只有街友一個分數,就是只有單一弱勢身份,他是進不來的。』


莒光社宅 (曾國華/攝)

而到底無家者入社宅有多難?根據市府的統計,以目前台北市六千多户的社宅為例,無家者成功入住的案例僅有一案。崔媽媽基金會社工無奈地說, 一來社宅租金高,二來入住社宅後依法不能申請租房補助,使得原本就經濟拮據的無家者即使千萬難萬通過了評分或抽中了社宅,最後也只有忍痛放棄,但這實在已經失去興建社宅原本的美意。崔媽媽蝸牛租屋營運長張艾玲說。

『但這其實也很弔詭啦,因為你說政府興辦的社會住宅,都是新的成屋,甚至都是有電梯,設備都很好的,當然他的租金就沒有辦法壓低,那反而民間的房子現在都是老屋及公寓比較多,屋況不是這麼好,反而這些租金低的,才能承接這些弱勢,所以這整件事情是有一點弔詭的,我們認為,政府興辦的社會住宅有它一定的意義在,它的社會福利性質的意義在,所以不應該是我是一個新房子,我要自償,所以我要收那麼多的租金,反而照顧這些弱勢是民間房東的責任。』

崔媽媽史上最友善二房東計畫 公私合作讓無家者入住社宅

於是崔媽媽基金會去年就和包括芒草心在內的四個民間團體合作,推出「地表最友善二房東」計畫,其中讓崔媽媽以二房東的形式向北市承租社宅,再轉租給包括無家者在內的弱勢民眾。就是希望跳過評分機制,由芒草心等單位挑選出在一般租屋市場較會受到排擠的個案入住,而每個房間的租金從四千元起跳。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就是崔媽媽負責經營管理,像芒草心這四個團體的話,他們負責服務房客入住之後有支持系統及處遇工作,社會福利的處遇工作繼續再進來,以便讓這23個房客在入住社宅的過程,還有他們社會福利的支持系統一起工作,等到3年後他重回市場之後,也在這些團體的協助之下,蓄積他重回社會的能量,就比較能適應社會,所以不僅是房子二房東的問題,關鍵是社會福利資源跟一起合作進來,才是友善二房東最重要的精神。』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 (資料照/曾國華 攝) 

住房、後追一條龍 無家者方能穩定租屋

呂秉怡的說法,的確凸顯了輔導無家者過程中,後追(後續追蹤個案)的重要性。人生百味的靖茹就告訴我們,如果你以為無家者有了工作及住的地方就能從此脫遊的話,那夢很快就碎了。

『因為像我們也有在台北車站做外展的服務,看過很多人在住到一個空間之後,他是租屋之後又回到街上,為什麼,其實大部分街友能租的房子,就像我剛剛講的就只是單人雅房,小小的空間,他回到那個空間之後,每天能面對的就只是四面牆壁,那每天的生活要為什麼而努力,難道我每天就只是為了住進這個小小窄窄的空間而努力賺錢嗎,那老實說還不如我每天我打零工,我手邊有一點點錢,但回到台北車站之後,我可以跟睡在我附近的人聊天,偶爾一起喝個酒,抽根煙,其實這樣的生活還比較快樂,老實說很多是覺得這樣,那安排一個空間,它是不是重要的,它是,但住進這個空間之後,你怎麼跟一個人去練習,當他又回到一個人的時候,培養他可以跟這個不舒服的感覺相處的能力,我們覺得也很重要。』

從芒草心畢業的小潘自今仍和社工澄巽保持很好的聯繫(曾國華/攝)

小潘:『我覺得能遇到她真的還蠻幸運的,能遇到這樣的社工,真的是。』

像正在說話的的小潘,一談到社工的後追時,就覺得自己無比幸運,37歲的他,雖然一年多前早從芒草心畢業在外租屋,但當他收到了健保欠費和強制執行的通知,卻還是完全亂了手腳。

小潘:『就是健保欠費強制執行來了,然後剛開始第一筆是一萬多塊,那就問社工這個要不要理它,如果不理它,會不會怎麼樣,結果她就跟我講說,這個要處理,要不然户頭不能沒有錢什麼的,然後後面就跟社工講說,如果沒有他們的話,沒有他們在旁邊輔助我,告訴我那些東西,就是一些行政的東西,我不懂的東西,沒有她的輔助的話,沒多久,我就回到台北車站了。』

而崔媽媽和芒草心合作的這套機制,看在台北市社會局大同社福服務中心主任葉怡君的眼中就認為,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面,不僅出租方權益得到保障,社工也能為個案脫遊前後提供一條龍完整的服務,而最大的受益者當然就是無家者本人。

『像那個型態最棒的一點,他其實有管理人,像芒草心他們在經營的時候,他們是有服務人員在管理的,所以民眾進到那裡的時候,是有一個人在輔導他,接納度會比較高,因為芒草心原本就熟悉這些個案,所以他們對這些個案接受度是很高的,可能知道他過往在街頭生活的狀況,但如果是在一般租屋市場的房東,他不太能接納,因為他面對的是所有的房客,因此我們也常常會遇到,我們幫個案住進去了,房東打來抱怨,說你介紹的這一個,骯髒又不繳房租,隔壁鄰居都在罵,我們就會很抱歉,因為有提到弱勢出租人並不多,所以今天我把這個很愛心,願意把房子出租給弱勢的房東得罪了,我下回要幫其他個案租房子時,就很難跟他交待啦。』


北市社會局大同區社服服務中心主任葉怡君 (曾國華/攝)

化整為零撒豆成兵 無家者家屋策略也凸顯住屋平權

從居住優先到家屋策略,協助無家者自立的居住方案不斷推陳出新,不論是融入社區的公寓平宅,或是一棟棟矗立市區的社宅,未來都能看見弱勢族群重新出發的身影,這場無家者居住革命的火,持續燃燒。


不論是公寓平宅,或是矗立市區的社宅,未來都能看見弱勢族群重新出發的身影。圖為莒光社宅。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