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方便性 手機辨識得作電支身分認證

工商時報【彭禎伶╱台北報導】 台版支付寶可望更便利。銀行局副局長王立群7日表示,已請銀行公會研議第三方支付高額付款方式身分認證,可增加手機的指紋、聲紋或虹膜辨識,提高消費者使用意願,銀行公會預計9月提出方案。 國內有29家電子支付機構,其中24家是銀行兼營,另外如歐付寶、橘子支、智付寶、國際連、台灣電子支付等5家是專營的電支機構,依銀行局統計,到今年7月底,電子支付共有150萬名會員,交易金額107億元,其中5家專營電子機構有67萬名會員,交易金額16億元。 專營電支業者有極大的企圖心,除了線上交易支付,也希望爭取線下交易(O2O,online to offline),如夜市、菜市場掃碼就能付費,實現小額付款不找零的社會。 目前銀行局規定電子支付每筆付款5,000元以下,或每日2萬元以下,或每月5萬元以下時,可以用固定密碼、圖形或手勢等安全認證;第二級是單筆5,000元以上但沒有達5萬元,或每日2萬元以上但不到10萬元,或每月5萬元以上但不到20萬元,這種中大額交易,就必須輔以簡訊傳遞一次性密碼(OTP),進行安全認證。 第三種更高額的交易,即單筆5萬元以上、每日10萬元以上或每月20萬元以上,現在必須有晶片金融卡的安全設施,或一次性密碼且採實體設備;再來則是採用二種以上技術,如固定密碼、實體設備,亦或生物特徵辨識等三選二。 銀行局表示,目前生物特徵辨識如指紋、臉部、虹膜、聲音、掌紋、靜脈及簽名等,都必須要電支機構留有客戶的生物特徵,再加以辨識,例如歐支寶必須留有會員的指紋,才能確認客戶身分,但實務上客戶留存意願可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