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紳齊力榮光年代 回不去了

中國時報【許素惠╱雲林報導】

北港朝天宮過去董監事幾乎都是地方士紳擔任,有醫生、校長、博士、音樂家等,大家一心齊力為媽祖與信徒服務。尤其,董監事會就在廟前的宗聖台召開,等於公開讓全民監督。但是美好的年代,如今已不復再,地方殷盼新人新氣象,能重塑過往榮光。

回顧過往,北港朝天宮真不愧是全國媽祖廟的龍頭,即使日治時期,日本政府一度打壓台灣本土宗教寺廟,朝天宮依然屹立不搖,好幾任台灣總督,甚至還贈送匾額,並捐香油錢,例如1919年第五代總督佐九間左馬太、1929年第十三代總督石塚英藏等人,都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朝天宮的重視。

朝天宮被各方看重,除了精神信仰之外,與該宮掌事者及董監事素質背景,有很大關係。當時網羅地方優秀人才,入廟管理,其中,不乏大學畢業與留洋者,甚至還有萬中選一的前清秀才,時任北港區長的蔡然標即是;至於醫生蘇顯蔾也在執業之餘,擔任庶務委員,台南廳參議曾席珍更是會計委員。

朝天宮改制為財團法人後,前3、4屆董監事成員,仍承襲早年的文人士紳,包括耳鼻喉科博士醫生陳少山、音樂家陳家湖、曾任校長的前北港鎮長陳向陽、日本京都大學畢業的王呤貴、監察委員林蔡素女等人,讓鎮民與信徒全然信任。

然而,曾幾何時,朝天宮選舉卻演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戰場,地方聲望高、形象好的賢人德士,很難出頭,律師、建築師、會計師、醫師等,都選不上董監事,董監事會閉門開,廟務運作因此遭受諸多質疑。

朝天宮董監事的組成,或許難以回到早期那種文人士紳當道的時代,可是,服務貴在心誠,革新也永遠不嫌晚,當選人應時刻心懷媽祖,將萬眾信徒大我公利,置於個人之上,讓朝天宮榮光再現。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