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去蘭嶼環島,沉醉在湛藍藍海裡,和飛魚一起旅行 | ELLE
PHOTO CREDIT: 黃基峰
航向無盡湛藍的太平洋,來到遙遠彼方的蘭嶼,在慢步調的環島陸遊裡,走讀海洋民族獨特而美麗的傳統文化,也發現融合永續精神的新創作,感受過去到現在的蘭嶼,人與自然的共生方式。
PHOTO CREDIT: Illustration_陳思岐
帶路人 朵蘿露可
達悟族,以社工專業背景投入公共事務,負責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間的轉銜工作,長期關注島上年輕人的聲音,協助解決問題或是連接資源。
你去過蘭嶼嗎?從海底火山激烈噴出,凝固成崢嶸的黑岩,在地殼運動下抬升,成為蘭嶼崎峭的海岸線。前往東清部落的公路,穿入山壁交疊的岩洞,在山的黑色剪影裡,海與天是上天精緻手筆的螺鈿,特別深沉暗藍的海接上無瑕的天青與朵朵白雲,閃亮亮地補滿了巨大的空隙。朵蘿說,這裡叫「像水渠一樣」,(又名紅頭岩,族語發音Jiyakmeiso Rsorian),近乎浪漫的表達方式,啟發人們對自然的想像。
青青草原視野開闊,眼前是達悟族的漁場-小蘭嶼。
PHOTO CREDIT: 黃基峰
從自然到人文的獨特生態系
在地理與歷史的成因下,這座湛藍太平洋中的熱帶島嶼,世居著台灣原住民族唯一的海島民族「達悟」(Tao),與自然交融,發展出的語言、文化與信仰,形成蘭嶼獨樹一格的自然與人文生態系。
蘭嶼本島面積約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00多公尺,有小巧的環島公路系統,也有直通島東與島西的「中橫」(東81線),多數旅人環島陸遊選擇租機車爽颯追風;若喜歡緩慢的徒步旅行,環島一圈大約37公里,只需2天時間,足以細品海島的風、土、人。
偶遇陡坡上野放的羊,人與動物共享這座島。
PHOTO CREDIT: 黃基峰
朵蘿說,島上6個部落各具特色。紅頭部落是蘭嶼遠祖來源的傳說之地,也是最早開始招飛魚祭的地方,曾聞鼎盛時期灘頭有30至40艘拼板舟(註)。島東的東清部落與灘頭的關係緊密,是睜開眼便能看見太陽的日出之村,而朗島、野銀部落的傳統文化保存良好,聚集不少工藝匠人與文化研究者,是深研達悟族文化的教室。
在灘頭休息的拼板舟,是達悟族重要的文化之寶。
PHOTO CREDIT: 黃基峰
離航空站不遠的漁人部落,「蘭恩文化園區」館藏傳統工藝、器具、服飾等,是認識部落文化的第一站。近開元港的椰油部落,只要逢大船進港的日子便有早市,是島民自產自銷的交易地,有別於菜市場的島嶼物產:木耳菜、龍葵、雨來菇、礁岩捕撈的魚貝等,也有素人巧手設計的工藝品,小小市集如同櫥窗,真實展示當地人的生活,是與島民交流的最好場所。
註:拼板舟除預約體驗,遊客請勿隨意碰觸舟體。
被達悟族人形容為「像水渠一樣」的交疊山壁。
PHOTO CREDIT: 黃基峰
寶藏文化的傳統地下屋
從神話之源的紅頭部落起走,知名的世界級潛點八代灣,底下是礁岩綺麗的水世界,是作家夏曼.藍波安在《老海人》描繪漁人信仰的場景。往南來到青青草原,可見熨平的海平線,柔軟攤開無邊無際的海洋,海中央綴了一顆綠寶石般的小蘭嶼島,這座無人小島在族語裡叫「暗流駭浪的島嶼」(Jiteywan),是飛魚季的主要漁場,險境與豐收同在之地。
保存良好的地下屋,典藏達悟族人使用過的生活器物。
PHOTO CREDIT: 黃基峰
在飛魚季結束之後,各部落灘頭成了拼板舟的歇息地,而近來部落也推出拼板舟划渡大海體驗行程,旅人可親身感受這項高難度的造舟工藝。朵蘿說,拼板舟使用島上植物建造,除了首尾有紅黑白配色的「船眼紋」之外,各部落或家族還有自己不同的圖紋。「耆老告訴我們,造舟之前要先養樹,你要先照顧它才能砍伐它,你要先認識山再去認識海,這是蘭嶼人以自然為優先的生活道理。」
溜下中橫公路,來到野銀部落,建築在坡地凹穴的地下屋,嚴守抵禦的姿態如同黑色的盾,為傳統智慧的「抗颱」建築。一個住家的基地範圍內包含主屋、高屋及涼台等3個建築物,弓起身子,像貓腰般爬入主屋,從外向內的3個隔間分別為起居、睡覺、倉庫功能,簷下起居空間盡頭是廚房,留有傳統柴燒土器的陶鍋,而吊掛的獸骨多寡代表一家生活是否豐饒,木刻餐具依使用者有所區隔,正是對應達悟族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的細緻食魚文化。
俯瞰野銀部落,地下屋如同盾甲,可以抵禦海上颱風的侵襲。
PHOTO CREDIT: 黃基峰
創作者的天然能量場
步出主屋,坐在涼台上的「天然沙發」(靠背石),用身體細細感受島的自然,朵蘿形容「島上的晴天、下雨天、颱風天變化很明確,像是一篇喜怒哀樂分明的文章。」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強烈的能量,激發出各種的想像。
在當代生活,地下屋除了轉為文化保存場所,年輕人則整理為民宿、策展或體驗空間,午後造訪角落Bais咖啡館,在古老沉靜的空間裡讀一本書或是打開筆電工作,或許可以得到不同的靈感。
在「能量之島」的氛圍下,島上年輕人多有創作的本事,轉化自然素材與傳統工藝的創作藏有驚喜。在朗島部落的達墨克工作室,陶藝家採集島上泥土製陶,一方面訴說家族長輩的製陶故事,一方面記下自己眼睛所見的大海景物;在紅頭部落也編織也寫詩的「字遊島語」,除了用蠟線表現島上的植物,也用意想不到的「海廢」來創作,將大魚刮下的美麗魚鱗重新設計為飾品,糾纏不清的廢棄漁網理出頭緒,成為漁人與自然合力的美麗創作。
遵古開採水源地的土壤來創作,是「達墨克工作室」重要的精神。
PHOTO CREDIT: 黃基峰
乾燥的魚鱗與魚尾成了字遊島語獨特的「海廢」創作。
PHOTO CREDIT: 黃基峰
慢悠且浪漫的海島生活
在資源有限的小島,海洋永續是重要的議題,10多年來致力於淨灘運動的「海很藍咖啡」,店內角落的「小島畫畫課」選物店,展售店主使用浮球、漂流木等廢料設計的商品,角落有一籃子等待創作的浮球,都是旅人自 發性撿來的材料─這是店內獨有的「浮球幣」活動,用海廢抵消費,無需預約或申請,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以啟動淨灘之旅。
公路上可以巧遇各式各樣的涼亭,脫鞋入內,可坐可臥,蘭嶼人議事、談天、吹風、午覺都在這裡。「涼亭是我們的客廳。」朵蘿輕輕一句話,道出島上慢悠的生活方式。
街邊「海很藍咖啡」裡,有支持淨灘運動的「小島畫畫課」選物店。
PHOTO CREDIT: 黃基峰
海岸風景不時穿插芋葉翻飛的田畦、獨特品種的蘭嶼芋。在達悟人的餐桌上,芋頭是飯(Kanen),而飛魚是菜(Yakan),芋頭不只是食物,更是重要的文化意義,拼板舟下水典禮以「禮芋」來祝福、慰勞節要吃螃蟹與芋頭糕,而芋頭田由女性管理,被形容是「女人的海」,從家屋、芋田、潮間、大海,編排出性別分工鮮明的生活場域。
種在海岸旁的蘭嶼芋,是達悟族重要的飲食與文化。
PHOTO CREDIT: 黃基峰
品嘗島嶼鮮明風味
想一嘗芋頭與飛魚,可至島上年輕人經營的小餐館,如「蒸吟早午餐」的飛魚蛋餅佐林投果汁、「瑟郎吃喝小舖」的飛魚炒飯,或甜點專賣店「米蘭水」的芋頭塔、飛魚卵鹹派,佐上蘭嶼特有水果「巴印」(蘭嶼樹杞)打成的冰飲,新派甜鹹小料理在舌尖上呈現豐富的海島滋味。
飛魚季後,處處可見曬飛魚的景色,切勿從曬架下穿越,那是一種尊重。
PHOTO CREDIT: 黃基峰
若想讀取島嶼文化,還可拜訪樹林裡的獨立書店「在海一方」。移居7年多的店主用貨櫃租地自建,專注山海、土地、移居、旅行與女性書寫,4.5坪大的空間裡選書精采也精準,細細擇選的物件迷人,不時舉行講座、閱讀活動,或串聯島上小店與創作者玩策展,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此外,書店主人也提供1年期的客製選書,用浪漫的寄書行動與島外交流,彷彿為心靈獻上充滿驚喜的無菜單料理。
甜點店「米蘭水」用島上芋頭與飛魚來創作甜點新滋味。
PHOTO CREDIT: 黃基峰
慢遊蘭嶼,旅人可以感受這座遺世小島似乎強迫人們放下,放下時間的強迫症、放下便捷的依賴心,在看似恆常卻難測的自然,練習從包容走向從容,懂得欣賞「退一步」的海闊天空,而共生的道理就在那裡。
「在海一方」獨立書店用浪漫寄書喚醒人們對於海島的思念。
PHOTO CREDIT: 黃基峰
想閱讀更多 TLife 7月份文章:立即點閱
PHOTO CREDIT: elle
延伸閱讀
>>屏東東港美食吃什麼?高鐵美食作家推薦這4家!最好吃肉粿、在地人愛的海鮮餐廳
>>餐桌上的「豆」知識!高鐵美食作家帶你吃,從中東人氣小食扁豆法拉費、到台灣傳統客家長豆湯
>>台式早餐有哪些?台南牛肉湯、屏東飯湯、雲林麵線糊推薦!跟著高鐵美食作家探索台灣早餐文化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