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美加強東亞軍力佈署是習近平是否攻台最大考量

俄烏戰爭爆發後,許多國際情勢專家或美國政治人物都提出「美國可信度」論調,也就是若美國放棄支持烏克蘭,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出兵攻打台灣的決心。但美國一位政治學者最近在《外交政策》撰文分析,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程度,不會影響中國對是否攻打台灣的考量,而最能阻止習近平下達出兵命令的,其實是美國持續在東亞地區加強和盟友的軍事合作關係,讓中國警覺發動戰爭導致的災難性後果。

圖片
美國國旗與中國國旗合成圖。路透社

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大戰略計劃主任、紐約市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梅農(Rajan Menon)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自從美國總統拜登宣布自阿富汗撤軍後,許多政治觀察家和共和黨鷹派政客批評拜登此舉,將重挫盟友對美國的信任度,進而讓敵對國家更加膽大妄為。

類似評論同樣在俄國出兵攻打烏克蘭後出現,但梅農認為這些論調完全沒有實際根據,「如果國際政治全都基於一個國家的信任度,其他評估各國領袖決策的因素就可以全被棄之在後了,包括領導人的心理狀態、追求聲望的慾念以及勢力平衡的評估等」。

梅農表示,美國政府在哪個地區做出哪種決策,與其他地緣政治並無太大關連,「美國決定從陷入20多年泥淖的阿富汗戰爭中退出,對之後美國在俄國入侵烏克蘭的反應,完全沒有發揮預言效果」。梅農還說,當時有不少人指責拜登政府,撤軍阿富汗將損害美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還有部分北約成員國發言批評,「但一年半過去了,這些盟友甚至深化了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他們對華府信譽的擔憂明顯被拋諸腦後」。

這位專精國際戰略情勢的學者在文中指出,當普丁派兵包圍烏克蘭時,有分析警告「中國正在觀察,如果普丁入侵烏克蘭,台灣就是下一個」。部分華府智庫專家也在俄烏開戰後抱持同樣論調,認為美國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持基輔,以免被北京視為有機可乘,派出解放軍大規模入侵台灣。

梅農在文中駁斥此論調:「這類預言缺乏有利證據,根本只是空穴來風。」他認為,雖然北京政府始終強調兩岸必須統一,且不排除透過武力解決兩岸問題,但「有鑑於入侵台灣對中國經濟和權力所造成的重大傷害,(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不高。北京一定知道如果美國協助台灣防禦,勢必會讓中國軍隊承受極大傷亡,更別說可能引發核武戰爭。戰爭衝擊將波及全球經濟:全球供應鏈勢必受到重挫、股市崩盤、利率和能源價格如沖天炮式上衝 。」

梅農說,中國領導人對於台灣問題的決定,更可能受到美國持續在東亞佈署軍力、台灣加強軍力,以及美國與日本、澳洲、印度和越南等盟友加強軍事合作的影響。

「即便知道得付出軍事和經濟代價,習近平仍可能下令解放軍將領攻打台灣,但他的決策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最主要的考量就是東亞軍事實力是否對中國有利,足以採取這項豪賭,以及中國能否在不必長期作戰、無重大傷亡下戰勝。」梅農寫著。他認為,習近平會衡量,是否值得冒戰爭犧牲經濟的風險來統一台灣,「畢竟,中國能否成為偉大強權以及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都取決在中國的貿易關係和經濟成就上」。

梅農表示,中國情勢和全球經濟、貿易、能源價格、供應鏈緊密相連,「這些都對中國產業和就業率有著致命影響。在烏克蘭戰爭顯示戰爭的代價如此龐大、如此難以預測時,習近平會冒著失去所有的風險來拿下台灣嗎?」

他在文章最後寫著:「俄國在烏克蘭所面臨的問題,才是影響習近平對台灣政策的因素,而不是美國展現多堅定不移的支持,也不是美國領導人在其他無關(台海)危機的處理方式。」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