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連8賣 上週單週提款17億美元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聯準會堅定的鷹派立場,推升美元指數竄升,增加國際資金從亞股撤出的壓力,保德信指出,本週除了印度股市維持小幅資金淨流入之外,其他市場全數失血,印尼中止連6買紀錄,東北亞雙雄更持續為外資提款重災區,南韓市場上週資金淨流出7.21億美元,台股更是遭大幅提款17.12億美元,不僅為亞股吊車尾市場,更是6月20日當週以來最高單週賣超金額,推升外資連續賣超週數來到第8週。

至於亞股上週漲跌表現,保德信表示,以印尼、泰國相對抗震,維持正報酬,其他亞股週線盡墨,跌幅較深的包括台韓分別下挫3.04%、3.89%,菲股大跌4.42%表現吊車尾。至於年迄今亞股走勢,與國際景氣高度連動的台韓雙雄成為最落後的市場,南韓今年來重挫23.09%,台股大跌22.51%倒數第2,而經濟動能受到封城影響的中國股市,同期下挫21.65%表現也不盡理想;至於東協與南亞市場方面,以印尼逆勢收漲9.07%成為最強勢市場,印度維持0.53%平盤也相對亮眼,但相對地,越南股市下挫19.02%成了東協國家中最弱勢的股市。

PGIM Jennison全球股票機會基金產品經理葉家榮表示,聯準會升息路徑更加陡峭及美元指數飆漲,強化金融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S&P500指數上週重挫4.7%,道瓊同期也下跌4.0%,另外,利率走升使得科技股成為重災區,納斯達克指數上週大跌5.1%,統計過去6週有5週呈現下跌,顯示投資情緒相當低迷。

葉家榮指出,目前市場恐慌情緒之下,投資人宜觀察兩大重點,第一是美元指數創高對於新興市場的影響,聯準會強硬的鷹派立場,推升美元指數衝破113大關,來到20年波段新高,年迄今漲幅18.17%,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本波升息將於明年第1季畫下句點,意即強勢美元至少維持至明年首季,相對導致新興貨幣面臨貶值壓力,股市也將面臨資金外流壓力,不過,檢視台灣經常帳、外債占GDP比重相對南韓低,在經濟體質健全之下,有足夠本錢抵禦資金流出的衝擊。

另外,葉家榮說明,烏俄戰爭是否升級也為觀察重點,在9月FOMC會議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簽署「局部動員法令」,預計將徵召30萬名預備役公民對戰,同時,警告西方國家若有危害俄羅斯領土的行動,不排除採取所有可行手段,被解讀為可能動用核武。普丁的言論加劇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前景的擔憂,市場擔心若俄羅斯突然關閉通往歐洲的天然氣輸氣管,今年冬季歐洲能源配給和停電的可能性大增,至於戰爭是否擴大仍有待觀察。

葉家榮認為,從基本面來看,未來成長放緩已成共識,但對衰退的預期程度將影響企業財測、信用利差走勢,也將壓抑美國長天期公債利率的上行壓力,而本週市場將聚焦聯準會最注重的通膨指標核心PCE數據。

中國股市持續回檔,PGIM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張玉佩指出,中國人行宣布8月降息後,9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不變,由於中國經濟成長仍低於潛在增速,後續LPR仍存在進一步下調的預期。另一方面,9月15日中國多家國有銀行宣布調降個人存款利率,上週多家城商行也陸續跟進,藉此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緩解息差收斂的壓力,為貸款利率的繼續下降創造了空間,同時有助於刺激民眾投資的偏好。

張玉佩認為,市場擔心經濟復甦乏力,加上美國鷹派立場及期中選舉前中美關係的糾結,導致市場悲觀氣氛更加濃厚,陸股成交量萎縮,外資也多呈現觀望態度,短期資金缺乏主流,建議保守看待,可先觀察是否於整數關卡獲得支撐。

受到美股上週五重挫影響,台股26日指數開低走低,終場大跌340.19點,跌幅2.41%,收在13778.19點,盤中最低一度來到13743.19點,為2020年11月底以來波段新低。PGIM保德信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柯鴻旼表示,由於市場瀰漫悲觀情緒,今天台股未能守住前波低點,目前市場持續消化聯準會強勢升息以及科技業庫存調整、產能利用率下降、價格下調等狀況,導致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攀升,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從消費信心下滑可預期今年第4季將呈現旺季不旺;不過,只要國際市場未有黑天鵝事件,預料11、12月台股將開始逐步反應明年產業與景氣,屆時反彈行情可期。

至於利率與經濟動能,柯鴻旼指出,央行上週四(22日)召開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息半碼,並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0.25%,台灣利率「連3升」,值得注意的是,鑒於全球景氣擴張力道趨緩,終端需求降溫,台灣出口成長動能減緩,央行下修今年GDP成長預估至3.51%,另一方面由於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及比較基期墊高,預估台灣今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2.95%、2.52%。

針對台股後市,柯鴻旼分析,眼見美股持續破底,台股短線難以扭轉偏弱氛圍,雖然有國安基金護盤,然而美國緊縮力道強勁,新台幣仍具貶值壓力,進一步壓抑外資及股市表現,美股弱勢的情況下,台股能否快速重回萬四大關,後續須視美元指數、指標股晶圓龍頭大廠股價表現及台股量能,將成為未來走勢多空指標。(自立電子報202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