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天文館推測為太空垃圾|#鏡新聞
5/10晚上7點多,北台灣地區許多民眾都目睹,天空出現移動緩慢的不明光束,拍下影片PO文發問氣象局長鄭明典,引發熱議。鏡新聞也向天文館求證,館方說明,初步判斷是「太空垃圾」。日本媒體也推測,應該是去年11月,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長征三號乙火箭,當時發射衛星在太空軌道繞行超過半年後, 5/10晚間7點半,軌道越過北台灣上空,民眾才看到這個奇景。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
5/10晚上7點多,北台灣地區許多民眾都目睹,天空出現移動緩慢的不明光束,拍下影片PO文發問氣象局長鄭明典,引發熱議。鏡新聞也向天文館求證,館方說明,初步判斷是「太空垃圾」。日本媒體也推測,應該是去年11月,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長征三號乙火箭,當時發射衛星在太空軌道繞行超過半年後, 5/10晚間7點半,軌道越過北台灣上空,民眾才看到這個奇景。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
[Newtalk新聞] 北韓今(31日)證實,該國試射了一枚軍事偵察衛星,但由於技術原因導致發射失敗,火箭墜入大海。日本先前曾表示,只要北韓發射器通過日本領空,日本會將其擊落,日本的這番表態引來北韓的批評。 根據北韓官媒發表的聲明顯示,運載火箭完成了第一級間分離,但二級發動機未能正常點火,導致火箭失去動力,墜入半島西部海域,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失敗的原因。 對此,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表示,這枚火箭是在當地時間上午六點二十九分,從平安北道東倉里一帶向南發射,並於青島以西 200 公里處墜海。韓國軍方表示,這枚火箭在落入水域之前,發生了「非正常飛行狀態」,目前韓美兩軍正在共同進行深入分析。 韓國軍方也將嘗試打撈火箭殘骸,若能回收設備,有望確認助推器發動機的性能、是否使用進口部件、技術水準等。目前南韓軍隊已打撈起疑似殘骸。 另外,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表示,據信這次發射沒有物體進入太空。雖然北韓今年發射了許多導彈,但它最後一次發射太空火箭是在 2016 年 2 月。當時,北韓聲稱已將一顆觀測衛星送入軌道,作為所謂的合法太空計劃的一部分。然而,這顆衛星被認為從未進入軌道。 針對北韓此次的發射,韓國
[Newtalk新聞]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一號」(FORMOSAT-1)在除役19年後,終於重返大氣層!國家太空中心(TASA)宣布,福衛一號推估已經於台灣時間2023 年5月22日上午6時30分(誤差範圍1小時)重返地球。它於1999年1月27日,搭乘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雅典娜一號(ATHENA-1/LMLV 1)火箭,從美國卡納維爾角升空,2004年6月17日功成身退。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福衛一號是科學實驗衛星,當時升空2個月後就開始正式運轉,它身上帶有3種科學儀器:海洋水色照相機(OCI)、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儀(IPEI)與通訊實驗酬載(ECP),是1枚距離地球表面600公里的低軌道科學實驗衛星,繞行地球一圈約97分鐘,每天約傳送6次收集到的資料給國內接收站。 當時福衛一號成功發射,讓台灣成為世界上第33個擁有衛星的國家,意義重大,而衛星上面搭載5項國內自製的原件,對於扶植國內太空科技進入國際市場影響甚巨。 福衛一號總重401公斤,外形呈六角柱,直徑1.1公尺,高2.1公尺,兩邊各有5片展開的太陽能板,展長7.2公尺,兩軸轉動用以面向太陽,並且搭載7個次系統(結構
[NOWnews今日新聞]由美國OpenAI公司推出的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去年底橫空出世後,隨即在全球各地引爆熱潮,但各行業也因為AI技術興起,引發對生死存亡的擔憂。近來包括Op...
南韓軍方今日證實,北韓今日清晨發射一枚太空衛星。南韓與日本一度擔心北韓又發射飛彈,而分別發出緊急避難通知。南韓軍方表示,北韓飛行物未到達降落點便從雷達上消失,疑似發射失敗而掉落南韓小島青島的西方海域。北韓隨後證實,發射過程發生意外。
綜合《財聯社》、BBC、CNBC的報導,近期AI概念股大熱,帶頭的NVIDIA漲勢不停,美東時間30日早盤開盤後,NVIDIA股價再飆近5%,市值正式突破1兆美元大關,雖然隨後又回吐漲幅,跌至9900億美元,但NVIDIA還是成為了第一家進入「兆元俱樂部」的晶片大廠。在30日開盤前,輝達的股...
北韓按先前預告於今(31日)上午6時27分以運載火箭發射了一枚軍事偵察衛星「萬里鏡-1」號,日本也緊接著在6時30分對沖繩縣發布「J-Alert」飛彈警報,南韓首爾更一度發出疏散警報,要求居民撤離,引起極大混亂,事後才改口稱「錯發」警報。但由於技術性問題,北韓證實衛星發射失敗,日本隨即解除警報,南韓軍方則稱該衛星火箭在魚青島(어청도)以西200公里處墜海,稍早已打撈起疑似運載火箭的部分零件,正在進行進一步分析。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國家太空中心TASA今(31)天凌晨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第一枚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一號」已於上周重返大氣層。福衛一號在1999年升空、20
北韓官媒中央通信社報導,北韓31日早上發射了一枚軍事偵察衛星,但隨後墜入海中。當局表示,將「徹底調查衛星發射過程中發現的嚴重缺失,採取緊急科學和技術措施以克服問題,並盡快執行第2次發射任務」。
美國航太總署在去(2022)年成立「不明空中現象」研究工作小組,5月31日舉行首次公開會議。小組成員發表了過去一年的5大發現,強調不明空中現象的數據通常很難解釋,而且有些科學家因為研究這些現象,遭到網路騷擾、污名化,讓很多致力於這項科學發展的科學家因此怯步。
北韓今日(5/31)清晨嘗試發射一枚間諜衛星上太空未果,南韓軍方稍晚打撈到火箭殘骸,研判是火箭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的連接裝置。專家認為,這枚火箭沒有攜帶彈頭,因此應該判定為一枚太空運載火箭,而且可能是液體燃料火箭;南韓總統府消息人士說,北韓可能在6月11日前再度嘗試發射。
北韓31日發射首顆攜帶間諜衛星的運載型火箭升空,不過最後因引擎故障,墜毀在南韓西方海域,不僅行動宣告失敗,還遭國際社會譴責。對此,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至今仍神隱未表態,反而是胞妹金與正率先跳出來怒嗆美韓,強調平壤當局將繼續推進衛星發射。
國家太空中心今天(31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第一枚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一號」已於上周、5月22日重返地球,並於大氣層燃燒殆盡。 太空中心指出,福衛一號在 1999 年升空、2004 年除役,但仍在地球軌道上繞行。衛星高度隨著時間緩緩下降,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終於重返地球。 福衛一號是科學實驗衛星,1999 年 1 月 27 日搭乘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雅典娜一號(ATHENA-1/LMLV 1)火箭從美國卡納維爾角升空,運行於 600 公里高的軌道。它升空兩個月後就正式運轉,身上有三種科學儀器:海洋水色照相機(OCI)、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儀(IPEI)、通訊實驗酬載(ECP),其任務壽命兩年、設計壽命四年,最後實際運轉了五年半,於2004 年 6 月 17 日功成身退。 此後,福衛一號仍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繞行,軌道高度因大氣拖曳力影響而逐漸下降。就這樣過了十九年,推估於台灣時間 2023 年 5 月 22 日早上六點半,福衛一號重返地球。 由於福一為六角柱形,高2.1公尺、寬1.1公尺,兩邊太陽能板完全展開時約7公尺,升空時總重量為401公斤。太空中心指出,像這樣的小型衛星,重返
350名專家和業界領袖30日齊聲警告,人工智慧(AI,又譯人工智能)科技可能威脅人類存亡 ,危險性不下於流行病疫和核戰。
(中央社首爾1日綜合外電報導)分析人士今天表示,北韓最新發射的運載火箭似乎是種新的設計,而且很可能使用專為北韓洲際彈道飛彈(ICBM)研發的引擎。
北韓5月29日預告將於6月發射一枚軍事偵察衛星,以及時監控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行動,並預告一級火箭將落入全羅北道群山以西海域,整流罩落入濟州道以西海域,二級火箭將落入菲律賓呂宋島以東海域。根據韓聯社和共同社報導,北韓昨日清晨6時27分從西海岸的東倉里(Tongchang-ri...
朝鮮半島地區軍事緊張局勢再度升高。31日清晨,鄰近北緯38度線的南韓西北部地區發佈防空預警,首爾各地也響起空襲警報,當局發布緊急簡訊警告...
(中央社台北31日電)人工智慧產業大熱門,北京、上海及深圳三地接連發布支持政策。北京喊出要推動國產晶片突破,上海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深圳更喊出千行百業+AI,孵化高度智慧化的生產機器人。
北韓官方媒體報導,北韓今天(31日)上午發射了一枚軍事偵察衛星,但在飛行途中因為「發生意外」,隨即墜入海中。 平壤在太空中沒有擁有一枚可運作的衛星,而其領導人金正恩已經把開發軍事間諜衛星,列為其政權的最優先事項。他也親自督導了一部分的衛星發射準備工作。 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報導指出,北韓太空當局「在5月31日上午6點27分,於平安北道(North Pyongan Province)鐵山郡(Cholsan County)的西海衛星發射場(Sohae Satellite Launching Ground),發射了一枚軍事偵察衛星萬里鏡1號(Malligyong-1,暫譯),並搭載於一款新型火箭千里馬1號(Cheollima-1)上」。 報導表示,「但這具火箭在正常飛行途中,因為在第一節分離後,第二節引擎的啟動出現異常而失去動力」,隨後墜落海中。 報導指出,當局將「徹底調查這次衛星發射暴露出的嚴重缺陷,採取緊急的科學和技術性措施來克服問題,並盡快執行第二次發射。」 南韓合同參謀本部(Joint Chiefs of Staff)表示,南韓軍方偵測到了衛星的發射,而這枚衛星因為飛行異常,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