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設英聽門檻 民團:不公平

全中教理事長白宏彬24日表示,大學採計英聽作為入學門檻,對偏鄉弱勢學生不公平,呼籲教育部取消。〈photo by 王承中/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台北報導】「取消英聽門檻,落實英聽教育,改善城鄉差距。」針對明年大學入學將首度採計英聽作為入學門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24日在教育部前抗議表示,英聽存在城鄉差距,以英聽為門檻,對偏鄉弱勢學生不公平。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回應,明年簡章已公布,改變有困難,未來會設法改善城鄉差距、補強偏鄉的英聽教學。

全中教理事長、彰化高中英文教師白宏彬指出,根據最近一次11月英聽測驗公布的結果顯示,在A、B、C、F的4個等級中,拿到A的學生,北區有近20%、中區15%、南區13%、東區不到10%,離島地區更只有5%,其中東區及離島地區的學生,大半僅拿到C以及未通過的F,顯見學生英聽程度在城鄉間,仍有一定差距。

【東區離島英聽慘】 白宏彬指出,在面對明年有10%的大學科系將採計英聽成績,將使未通過的學生,連報名資格都沒有,對偏鄉弱勢學生不公平。另外,英聽測驗跟學測不同日期,使得有些學生必須為40分鐘的英聽考試舟車勞頓。他舉例花蓮玉里的學生必須要奔波100到200公里的車程,到花蓮市考試,甚至還有住宿問題,加重弱勢學生的負擔。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台大教授王立昇表示,英聽好不好,跟環境有關,偏鄉弱勢學生沒有英文使用環境,在沒有同樣機會下,卻用同樣標準考試,不公平。花蓮女中教師洪龍秋則指出,英聽不只是城鄉差距,也凸顯貧富差距,偏鄉弱勢學生沒辦法補習、出國遊學,採計英聽不公平,是在踐踏這些學生的其他能力。

全中教呼籲教育部取消不合理的英聽門檻,各大學應將英聽改為「參採」的加分項目,並納入全民英檢、多益等測驗;從國中小開始,落實英聽教育,在偏鄉投入資源,改善英聽城鄉差距;英聽放入學測及指考一併實施,減少偏鄉學生舟車勞頓,減少他們的負擔也可節省社會成本。

【改招生規定有困難】 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王明源在接受陳情書時表示,明年大學招生簡章已公告,不會再改。至於未來大學要不要採計英聽,列為入學門檻,涉及招聯會、大考中心的權責,教育部將邀請這些單位及各大學來研議評估。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隨後表示,現在改變招生規定有困難,但關於英聽考試時間、答案公布等技術問題,會找大考中心討論。他指出,英聽已是國際趨勢,大學選才也認為有其必要性,未來教育部將設法提升英聽考試品質、改善城鄉差距、補強偏鄉的英聽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