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看美選,台灣的世界觀為何與眾不同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 former 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participate during the second and final presidential debate Thursday, Oct. 22, 2020, at Belmont University in Nashville, Tenn. (AP Photo/Patrick Semansky)
圖片來源:AP

跨國民調機構YouGov日前發布歐洲7國、亞太15國對美國大選的調查,結果顯示歐洲國家幾乎一面倒支持拜登,15個國家跟地區中,只有台灣對川普的支持度遠高過拜登。

歐洲國家對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圖:翻攝自YouGov
歐洲國家對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圖:翻攝自YouGov
亞太國家跟地區對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圖:翻攝自YouGov
亞太國家跟地區對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圖:翻攝自YouGov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清楚看出,絕大多數國家對川普的支持度都在兩成以下,對拜登的支持度則在6成以上;過去一年多與中國衝突摩擦不斷的香港,有42%支持拜登、36%支持川普,只有台灣對川普的支持度高達42%、拜登僅有30%。

很顯然的,台灣人的世界觀跟歐洲、亞太鄰近國家,都有很大的差距。但讓人好奇的是,這樣的差距究竟如何產生?

我們從媒體報導、網路輿論可以看出,支持川普的言論,大部分都是基於反中、認為川普比拜登更能對抗中國。但討厭中國並不是台灣人的「專利」或「專長」。

這幾年因為反送中運動、新冠疫情以及國際上強勢的「戰狼」作風,國際間對中國的評價普遍不佳,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10月6日公布的調查結果,全球14國對中國的負面評價都創下新高,習近平在美、中、俄、德、法、英六國領導人的信心指數倒數第二,僅高於川普。

在全球普遍不喜歡中國、不喜歡習近平的情況下,為何台灣人的反應如此的與眾不同,甚至比香港更加的挺川普?我們試著從大數據來解釋這件事。

過去一個月美國大選、新冠病毒、美豬聲量比較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過去一個月美國大選、新冠病毒、美豬聲量比較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從過去一個月的網路聲量可以看出,台灣網民對於美國大選的確高度關注,網路上對川普+拜登的討論共有57萬餘筆,遠高於新冠病毒+武漢肺炎的22萬筆,也高於美豬+萊豬的17萬筆。台灣人對美國大選的關注,已經超過自身相關的議題。

過去一個月川普、拜登的網路聲量變化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過去一個月川普、拜登的網路聲量變化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過去一個月,川普的網路聲量高達48萬餘筆,而拜登的聲量則不到19萬筆,充滿話題性的川普,聲量是拜登的2倍有餘。

由於選舉的新聞,兩方候選人的名字經常會被同時提到,所以聲量的走勢理論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相關。但川普在10月2日確診,接下來一周的討論都圍繞在川普的病情以及對大選的影響,川普每日的聲量都高過或接近第一次電視辯論的水準,這一周的聲量就在20萬筆左右,是雙方差距如此之大的主因。

一如我們過去對國內選舉觀測的經驗,雙方候選人聲量創新高的點,通常都是負面的消息居多。

川普、拜登網路好感度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川普、拜登網路好感度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正如前面所說,選舉相關的新聞,雙方候選人的名字經常會被同時提到,正負面情緒的語意分析,也常常會攪在一起,不容易分辨同一篇文章裡究竟是誰正、誰負。但我們還是可以約略看出,川普的正面評價略高於拜登,而拜登的負面評價則比川普稍多。

台灣網路討論川普、拜登的意見領袖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台灣網路討論川普、拜登的意見領袖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從討論美國大選的網路意見領袖,我們可以看到比較清楚的網路輪廓。在台灣討論美國大選的第一品牌,竟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關鍵時刻》;一向以關注國際事件著稱的《文茜的世界週報》僅排名第2、《范琪斐的美國時間》排名第10。

再看名列前茅的KOL的屬性,《大紀元時報》、《新唐人電視台》、《新唐人亞太電視台》就在前10名中占了3位,親綠挺川的《自由時報》、《蘋果日報》也都名列前茅。前10名中相對立場比較挺拜登的,則有《文茜的世界週報》、以飛碟電台主持人為主的YouTube頻道《觀點》和《范琪斐的美國時間》;而《聯合報》、《少康戰情室》,都排在10名之外。

台灣網路討論川普、拜登的意見領袖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台灣網路討論川普、拜登的意見領袖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上面這張圖是前一張圖的詳細數據,可以看出在美選的關鍵領袖中,發文量最大的就是「大紀元集團」旗下的3個媒體,《大紀元時報》在一個月內發了564篇與川普、拜登相關的臉書、《新唐人電視台》240篇、《新唐人亞太電視台》也有154篇。

第一名的《關鍵時刻》發了159篇美選相關的文章,但卻有81943篇回文,其粉絲討論熱烈的程度,比第2名到第10名的總和還要多。

總結這份KOL名單可以發現,在傳統主流媒體中,紙媒只有《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則不在榜內。而撇開個別節目不談,49~58的新聞台,只有《三立》一家進榜。傳統的主流媒體,似乎已經不是形塑國人世界觀、美國觀的關鍵角色了。

知道哪些人是台灣討論美國大選的關鍵領袖、誰在引領美國大選的話題、討論又集中在那些粉絲團,大概也就多少能夠理解,台灣人的世界觀為何與眾不同。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高舉「交往」與「模糊」政策,暴露拜登對中政策不合時宜
台獨聯署實名制,會不會更有說服力?
川普如鏡,照亮左右統獨
悲喜憲政十月天
為何我們連外勞領域都像恐龍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