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藻礁出現雙髻鯊 學者籲設保育區

桃園大潭藻礁發現了瀕危物種7尾紅肉ㄚ髻鮫的幼鯊(俗稱雙髻鯊)。(photo by藍苡瑄/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藍苡瑄台北報導】「在白玉、大潭藻礁G1、G2發現瀕危物種7尾紅肉ㄚ髻鮫的幼鯊(俗稱雙髻鯊),代表生態系很完整,」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聘教授林惠真2日表示,去年大潭藻礁G2則發現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但正面臨中油觀塘工業區(港)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威脅,她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皆呼籲,當地應劃設保育區,並停止開發。

桃園大潭藻礁面臨台灣中油觀塘工業區(港)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的威脅,不少公民團體希望中油放棄開發。日前學者、專家在附近進行研究與實地訪談,「在白玉、大潭藻礁G1、G2發現瀕危物種7尾紅肉ㄚ髻鮫的幼鯊(俗稱雙髻鯊),體型約45至55公分,」林惠真出席「藻礁生態研究成果」記者會時說,母鯊是經長時間選擇適合環境生下幼鯊,表示該地區是雙髻鯊重要的孕育空間。

「紅肉ㄚ髻鮫屬於群體洄游,屬於頂級掠食者,也是台灣西海岸重要漁業資源,」陳昭倫說大潭藻礁生態資源相當豐富,透過當地訪談,也能發現還有雙髻鯊、黑邊鰭真鮫等大型掠食者棲息,擁有完整生態系,他強調政府應劃設野生動物相關保育區,停止開發當地,保護重要生物資源。

林惠真說,去年大潭藻礁也發現裸胸鯙,進行系統性捕捉比對後,發現有幾隻是重複抓到,表示這些生物是長期居住在這。她估算今年會有超過1200隻在那。她也呼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管海洋漁業的漁業署,以及桃園市政府「應立即劃設保育區,並停止任何規劃的開發行為。」

「當地居民說常抓到鯊魚,尤其在夏天南風吹過夜、海水混濁的沿岸潮間帶常尋獲其身影,近海鯊魚漁獲量在特定季節會捕獲上千公斤,」國立台北大學助教陳湘繁說,目前捕獲的7隻雙髻鯊,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的物種。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助教溫國彰說,「雙髻鯊喜歡在沿岸海水濁度高的地方,環境跟藻礁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