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藍營鬧劇才收場 綠營罷團也待磨合?
大罷免案在6月7日終止收件,國民黨以罷制罷的罷吳沛憶和吳思瑤的「罷雙吳」,最終還是以掛零收場。而罷團和綠營合作的二階連署罷免案,則以31比0大獲全勝,可在此之際,卻冒出了罷團領導人之一曹興誠與民進黨之間的步調,有些不合拍,雙方也需積極磨合,才能在三階繼續得勝。
據了解,曹興誠與民進黨之間的意見不同,主要有二方面:第一,曹興誠似乎還是希望民進黨可以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在三階時進行較多的動員,甚至民進黨也可站上第一線。
不過,民進黨方面則認為,民進黨當然會全力投入,但若讓民進黨站上第一線,那就可能會形成「藍綠對決」,屆時可能影響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因此民進黨在三階時,仍然應該保持罷團的「附庸團體」的位置,讓罷團站在前面。而為了向「曹總」表示誠意,跟曹興誠傳出有言詞不快的秘書長林右昌,立刻就率領一個小黨部進駐偏遠的「花蓮」,以向曹總展現誠意。
後來在內湖罷李彥秀的活動時,全內湖的民進黨籍議員全到齊了,也才讓曹興誠改口稱許民進黨罷免的決心。
罷團跟民進黨之間的第二個矛盾,就是罷團認為民進黨內已經開始打算罷完之後,補選立委的人選,這是對罷團的不尊重,也會引起負面效應,因為一旦提早鎖定人選,可能有些人就不想幫忙了,會造成像國民黨在萬華中正的罷吳分崩離析的情況,因此也對民進黨提出不滿,希望不要內定任何補選的人選。
對此,近期有消息傳出,黨主席賴清德下令任何補選的人選都要尊重罷團,在內部會議甚至傳出說如果現在誰談就一定不會徵召誰,來安慰曹興誠與罷團。
但事實上,罷團對民進黨內部消息的疑慮,並未空穴來風,民進黨內部對於未來的補選人選甚至與2026年選舉的連動,其實都有初步的討論過。
例如,督導台中市罷免活動是台中市立委何欣純,其實就已經鎖定何欣純未來是2026年台中市長人選,新竹市由林志潔督導,也意味包括賴清德在內黨內高層已經達成共識,未來新竹市長人選是林志潔。這也是決定不用初選的地方。
而在派系會議中決定要初選的有高雄和台南,以及新北,高雄和台南沒有罷免之戰,自然避免了任命督導的尷尬,至於新北市則是要初選的地方,所以即使林右昌被派任花蓮負責征戰,但也沒有任命蘇巧慧督導新北的大罷免。台北市長則因為沒有人選或者人選太多,也沒有安排這次屬於大罷免的重中之重地區。
由此可見,民進黨在思考大罷免時並非沒有考慮2026年的選舉,那近在眼前的補選,又怎可能沒有討論過呢?
據了解,在考慮補選立委的人選時,賴清德曾與某一選區的議員見面及討論過,而且雙方還曾意見相左,這位議員當場還對賴清德表達憤怒,有人形容還有拍桌子之聲。而在派系會議之中,也曾有派系人士為了台北市長人選,對賴清德的決定非常不滿,據說,這位人士被告知台北市長選舉無緣之後,這位人士也當場當著賴清德的面嗆聲,某某人也不能選那裡,否則大家走著瞧。
而除了地方首長和補選立委外,各個派系目前也積極部署各自的議員選舉,例如在黨內勢力比較單薄的湧言會,突然在台北市各區派出高學歷的「刺客」,例如松信區的郭凡,是澳洲雪梨大學國關系第一名畢業的高材生,而大安及內湖也有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學歷的人選,準備投入議員選舉,為湧言會博政治版圖。
其中郭凡所在的選區松信區,長期以來因為參選人數都「剛好」不用初選,因此在許家蓓過世之後,便空出一個缺額,英系早早宣布由呂瀅瀅參選,不料,湧言會突然推出郭凡,郭凡一參選,該區勢必要進行黨內初選,且郭凡年紀未達30歲,且第一次參選,可以加分20%,已經對該區議員形成壓力,讓平靜多年的該選區,激出火花,未來可能成為黨內初選的激戰區。
而2026年最激烈的莫屬六都的台南和高雄的初選對決,加上議員選舉,以及大罷免後的補選問題,民進黨內其實已經燒很久且很旺了。如果再加上要與罷團磨合,那問題就更大了。
現在大家對罷團的意向並不清楚,有人認為罷團並不想涉足第四階的補選問題,但現在又傳出罷團中的第三選區志工阿美等也有意願參選,而與曹興誠一起開記者會的包括阿美等六個人,也被認為是補選立委的潛在人選。
如果罷團只是要求民進黨全力配合以及暫時先不要談補選人選,那雖有磨合問題,但問題不大,但若罷團也對四階有興趣參與,那未來罷團和綠營之間的問題可能就不小了。目前罷免方仍被認為站在優勢方,但就像選舉一樣,有任何風吹草動,可能都會扭轉風向,所以就且走且看吧。
【作者 陳敏鳳/資深媒體人】
看更多相關新聞
出乎意料!北市5藍委遭罷 游盈隆點名「最危險的是她」
罷免局勢反轉?媒體人分析吳靜怡「踢館翻車」效應:拉了藍軍士氣一把
送件只比台東晚1天!花蓮罷傅崐萁民團「尚未接到通知」 估6/20公布
罷免連署衝第一能翻轉花蓮?游盈隆曝扳倒傅崐萁機率:國民黨還是沒論述
反惡罷 朱立倫推愛國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