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標售破除圍標 幕後功臣當年是她和侯友宜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3日電)進口大蒜標售曾有黑道介入傳聞,民國82年政府首度辦理通訊投票,農委會國際處科長唐淑華頂著「大哥」關心的壓力,讓標售回歸市場機制,如今回想,還真多虧了新北市長侯友宜當年幫一把。

「立秋栽蔥,白露種蒜」是農民諺語,曾經是農委會企劃處新手科員的唐淑華說,新蒜在白露節氣栽種,每年4月採收,銷售到9、10月,頂多撐到11月,12月量就很少了,到年春節就會青黃不接,需要進口蒜頭供應市場需求。

大蒜的產銷有個特點,唐淑華告訴中央社記者,蒜農覺得自身較為弱勢,大蒜盤商用現金買斷,不兼做其他作物買賣,有時提供對蒜農的保護;且因為大蒜會耗損,不會有人一次買很多,都是用完再買,餐廳也是每天送一批,因此儲藏通風、乾燥、低溫,有其專業性,所以蒜頭是比較特別的農作物。

唐淑華說,大蒜主產地在雲林縣,雲林人因為生活常要到外地謀生,民風比較剽悍,即使留在當地也是如此,雲林大蒜盤商背景,確實比較複雜。

除了雲林蒜商,外地人也會參加進口大蒜標售,她說,例如迪化街的商人也會投標,20多年前,不時有新聞報導寫著大蒜標售案「被綁標、圍標」等字句,低價圍標時有所聞,也耳聞參與投標的業者透露「有亮槍」之類的事件。

民國77年發生520農民運動,因應農運訴求保障農民生計,大蒜成為管制進口的物資,那時農委會委託專責買賣黃金的中央信託局辦理招標作業,為維持招標公正客觀,必須機密處理。

唐淑華回憶當時招標過程的內幕,「聽人家講,有人在中信局樓下上不去,那個年代也沒有監視器、錄影機、手機,你很難抓到圍標」「如果黑衣人就站在樓下,看著你或叫你不要進去,你還敢不敢進去?」

她也說,若是蒜商寡占,幾個人談好價格以後,就用低價來圍標,「結果每一次都是底價得標,但是賣到市面的價格照樣居高不下,當然就是有人為操作。」

她強調,政府要辦的是維持公正、公平的標售,讓很多業者能夠自由投標,才會反映出價格,如果決標價很高,表示市場還有需求,也許過一個月還要再次辦理標售,如果都是底標決標,就沒辦法做決策。

才畢業2年、當公務員1年多的唐淑華心想怎麼辦時,想到好像公共工程招標作業也疑似有圍標情形,請教相關人士後,立刻建議改採業者不用到場的通訊投標。

唐淑華接著說,於是民國82年公告通訊投標後,「馬上有人打電話來說,這個是不是妳決定的?」她據實回答:「老ㄟ,我只是小小科員啊,怎麼能做決定?政府會做決策。」當時此案也確實獲得時任農委會企劃處處長、前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力挺改採通訊投標。

面對「大哥」對通訊招標的關心,唐淑華又拿起電話詢問查號台,直接打電話到台北市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總機,請問農委會遇到的問題怎麼處理。

沒想到時任市刑大的大隊長、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宜直接出面,約她到中山堂旁邊的大樓當面談談。

「我覺得他們警察可能有時候一聲令下,在那個時代,對黑道還是有作用吧!」唐淑華坦言,雖然不清楚侯友宜實際上怎麼處理,但是最後得標的貿易商所購入的蒜頭貨櫃都平安到港、進入國內市場販賣,從此作物進口標售回歸市場機制。

記者詢問是否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促成大蒜標售作業改革,唐淑華笑著回答:「其實很多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就是了,碰到問題就要去了解核心問題是什麼?有些只是現象,不要去追求那些現象。」

她也這些分享這些年的實務經驗,「法規面這樣寫,看起來很正常,實際執行會有非常多不明確之處,還有各種各樣的民眾需求,如果不能更貼近去了解民眾的問題,再怎麼只是想像、坐在那邊修法,是沒用、無法解決問題的。」她說,很多時候個別沒問題、系統性看就有問題,這也是近年來發現的現象。

現在唐淑華歷練豐富,致力拓展台灣農產品外銷,她說,之前前往俄羅斯參加APEC會議時,體現到俄羅斯的人文素養與高消費力,農委會在外交部駐俄代表處經濟組組長張煜霖鼎力相助下,去年8月終於會同外交部宣布拓銷俄羅斯市場有成。(編輯:陳清芳)10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