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五一出行人多但錢花得少 陸學者憂該模式難以持續
大陸五一連假結束,各地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地方政府也推各項促銷來帶動民眾消費。但這麼多的人潮,到底貢獻多少消費?中國新聞周刊近日整理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出行人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了20%,但意外的是,旅遊消費開支與2019年基本持平,且2023年「五一」假期人均消費540.35元,還比2019年同期下降10.46%。上海經濟學者對記者表示,目前的消費仍以日常支出為主,且帶動的是短期消費,長期而言難以持續。
中國新聞周刊以「花更少的錢,過更火的五一」為題為今年五一熱潮下了標題。雖然人潮多了,但每個人花的錢更少了。
對於目前大陸看似報復性消費現象,上海經濟學者向記者分析有三個成因:一是在疫情三年間受傷很重,民眾有種「日子不過了」想法,經歷這幾年的疫控,誰知道是否還會再來一次,因此自暴自棄,這是很大的「創傷後遺症」。
二是可以看到民眾不願意投入大宗商品消費。一般來說大陸民眾就是存錢買房,且預期房價未來會漲。但目前房價到頂,且對未來發展看不到希望,與其這樣,不如吃吃玩玩用掉。所以等於放棄未來出國留學、買房消費,而投入在眼前享樂。
三是與社交媒體小紅書的「打卡」心態有關。小紅書的推廣會吸引網紅點人潮聚集。但大多數人去就是為了拍照。但稍微離開著名景點幾百公尺,人就少了。而且「打卡」拍照也不花錢。
該學者指出,在上述多重原因作用下,形成了五一的人潮洶湧。短期能或能帶動消費。但這會是長期的狀態嗎?「可能明年五一就會萎縮下來了,因為這是短期的」他說。
事實上,這次五一消費也讓許多機構保持觀望。比如中信建投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撰文表示「消費復甦的持續性仍存不確定性。」,今年以來,居民消費開始回暖,是疫後短期集中性、一次性的釋放,還是能持續性的改善,仍需密切跟蹤。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近日在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指出,對比本輪復甦和以往經濟復甦,存在明顯差別,其一就表現在居民消費方面。「但是我們不能過於陶醉在這種報復性消費反彈之中。這種脈衝效應是很難持久的。」
大陸文旅局數據顯示,五一小長假期間,大陸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74億人次,年增70.83%,較疫情前同期高出19個百分點;大陸旅遊收入人民幣1,480.56億元,年增128.9%。
更多udn報導
大學生聽不懂英文!星巴克點餐「全程點頭」 一杯咖啡噴303元嚇傻
原地等4小時!人妻看房竟等到深夜 碰「1狀況」驚見惡鄰現身
獨/修杰楷曝賈靜雯婆媳相處「最大關鍵」 與梧桐妹關係「難得」
「Mr.Beast」是誰?他19歲崛起掌握財富密碼 大撒幣的流量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