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小7靠電商拚市場

工商時報【賴瑩綺】 過去2年,大陸超市及大賣場的發展速度已經從2位數降到個位數,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後春筍般的便利超商;除開店數外,也可以從平均銷售看出中國大陸的超商正在取代傳統零售賣場。 界面新聞報導,目前傳統賣場面臨了3大挑戰:第一,賣場面積大,SKU(單品最小存貨單位)數量多,導致房租的成本很高,決定額也大。第二,高頻快消,如飲料、香菸,還有快速消費食品被便利商店截流。第三,大宗商品又被線上平台分流。在上述壓力的衝擊下,中國傳統賣場包括百貨業出現了發展速度明顯下跌的狀況。 反觀便利商店,在歐美發達國家經濟上行時,銷售甚至可以跑贏GDP或通貨膨脹指數;而在日本,便利商店更是突破年紀的藩籬,占據各年齡層的人口紅利。 報導指出,透過分析歐美、日本,以及澳洲等國家所得出的結論是,便利商店的盛行將延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連鎖超商7-11重慶操盤手、新玖商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坤表示,和業內很多高管討論,大家的判斷是,將來中國新零售行業將有2個重點。 王坤進一步解釋,作為社區便利商店,要有生鮮的核心能力,而現代便利商店,則要有供應鏈側,包括中央廚房在內的強大研發能力。他稱,將來能在這個方向做大的玩家,供應鏈、研發能力、系統、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以及對消費者需求的應對能力,都非常重要。 區域密集開店三優勢 另外,王坤指出,大賣場的覆蓋半徑較大,所以不能在一層次的某一區域密集開店,但7-11就不一樣了。他稱,按照國際標準,便利商店是步行不超過15分鐘能覆蓋的商圈,超過15分鐘,即視作第2圈層、第3圈層。 王坤也提出3點7-11密集開店的好處:第一,某一個銷售區域到達頻率非常高。第二,培養消費者使用該品牌習慣。第三,物流成本效率會很高。 作為中國外資3大便利商店品牌之一,7-11重慶率先嘗試了O2O(線上營銷帶動線下消費)業務,王坤說,從目前看來效果非常好。7-11是電商平台「京東到家」成交單數增加最快的商戶,僅僅6個月就在數據上超越了所有大賣場和同行。 線上配送業務為主,線下業務為輔,借助第三方物流,把商品投入到第2、第3圈層,甚至從一個城市的這一邊移動到那一邊,這樣的商務模式,7-11在線上成交都是增加的。 目前,7-11採用和京東、美團、阿里等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便利商店掌握了供應鏈,第三方掌握了物流。不過,王坤提醒,雙方還是要注意到品牌歸屬、數據共享以及學習對方長處。 ODM商品 提高毛利關鍵 另外,不管和任何第三方互聯網合作,還是深耕所在區域和行業商品端,一定要具有強大的ODM(原始設計製造商)能力,只有ODM商品暢銷,才能提高整個商品的平均毛利水平。 王坤表示,7-11在重慶的生鮮產品做得很成功,60%的銷售占比都是鮮食和低溫鏈產品。另外,也要有獨一無二,涵蓋一日三餐又具有多樣性的產品,才能夠在消費者心中有不一樣的定位。 王坤認為,便利商店並不是要和大賣場拚SKU的完整性,或者供應鏈成本的空間,而是走產品差異化的路線,更讓消費者體驗到近跟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