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藝考那些事兒(上)

自古以來,根據中國人的農民曆,每十二年便會迎來一個人的正太歲,在這一年裡人生可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所以要凡事謹慎。我的第一個本命年正隨爺爺來到上海開始全新的旅程,可以稱得上是我人生的第一轉折點。如今正逢二十四的我仍在與第二個本命年抗爭,不過記憶中,人生第二轉折點在2015年便已悄然發生……

人生第二轉折點

無論是我的家人,還是朋友,甚至是學弟學妹們都會很好奇,當年高考我怎麼會選擇參加中國大陸的藝術考試(後面簡稱「藝考」)。當然,在他們表示驚喜之餘,還會捎上一句「不過,也挺適合你的。」

何謂適合?因為我天生有才能做這件事情?還是我現在發展的還不錯所以算是選對了?

2008年的我不過是一個剛從台灣小學畢業的小毛孩,隨退休的爺爺回到他的故鄉──上海定居下來。在爺爺和上海親戚的陪同下,我們一同來到了上海市教育考試中心,選擇了接下來四年我要就讀的公立中學學校。

回想起來也是巧合,由於上海的國中是四年制,小學五年制,所以初來乍到的我重新就讀了一次六年級,由原本的2014屆變為了2015屆。正因如此,我趕上了2012年上海市盧灣區和黃浦區的兩區合併計畫,由原本只有四所高中可以報考變為了十六所高中。我通過自薦的方式,考上了上海市第八中學首屆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

藝考進入我人生

起初還想參加上海當地卷高考的我,在高中老師的建議下還是選擇了港澳台聯考。由於考試內容的差異,高三一整年我都在學校外的補課機構進行培訓。當時認識了一個台灣同學,她手裡總是捧著一本「主持藝術」的書在練習播音,她的夢想是畢業後成為一名配音演員,也是她,將藝考這個詞帶進了我的人生。

在大陸,只要我們說到藝術院校或藝術科系,都會提及知名的「藝術四校」──北京電影學院(北電)、中國傳媒大學(中傳)、中央戲劇學院(中戲),以及上海戲劇學院(上戲)。就讀中國傳媒大學的四年中,我的班導師和我們說過,每一所藝術院校背後都有一個產業做靠山,例如北電背後即電影產業、中戲背後即戲劇產業,而中傳背後即傳統、新媒體產業。

許多大陸學子在報考院校時,並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甚至在面對眾多的學校和科系選擇而迷茫。以一個藝考生來說,當通過省市藝術統考後,只要時間上允許,就可以自由的選報幾十所藝術院校的校考,包括綜合大學的藝術科系,一所學校又可以報考三個藝術專業。有些專業有初試和複試,有些則分為初試、複試和三試。

奔波在各大城市

我有一個高中學妹,當時通過藝考培訓機構的安排,報考了九所藝術院校,為期兩個月的時間,她奔波於中國大陸的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成都、廣東等等。一心只想去主持專業的她,為了增加入選的概率,除了基礎的口播,她還要學習形體、表演、才藝、朗誦……不過,就算這樣,落選的情況仍舊不可避免。

12月的我在瞭解完藝考的概況後,便在一天晚上和爺爺提及想要參加藝考的念頭。一開始爺爺疑惑的問道:「什麼是藝考?」在我的解釋過後,我向他表示這只是多一個機會,並不會影響我的文化考試,還是會專心於港澳台聯考。在這樣的保證下,爺爺才同意並為我繳交一百元人民幣的專業報名費。

一方面考慮到我沒有音樂和美術基礎,所選專業的考試內容要符合我的自身情況,另一方面我有一個高中學姐在當年考進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戲劇影視導演專業,提供我相應的建議。於是,我決定報名中國傳媒大學的戲劇影視導演和廣播電視編導(文藝、綜藝方向)兩個專業的考試。

連夜坐車赴京趕考

就這樣,1月的我展開了此生唯一一次的「藝考之旅」。2015年中傳的考試點只設有北京、杭州、成都和長沙四個地方,我便在寒冷的冬天帶著爺爺,兩人來到了最近的浙江杭州。藝考的初試並不難,絕大多數的專業都是以自我介紹、才藝展示和考官提問為主,目的是為了給予面試老師第一印象。光這一個第一印象,就能讓你成為那百分之二十進入複試的考生。

我是一個很「水」的藝考生,這個「水」在大陸並不像我們在台灣指代漂亮的意思,而是指很業餘。這麼說不僅是因為選擇考試時間的時候,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選了下午的最後一場,然而毫無經驗的我們殊不知面試是會拖延時間的,前面幾場下來,我足足在候考室等了一個多小時,我的爺爺則在外面風吹雨打站了將近兩個小時。此外,為了保證我國英數等文化課的學習不被耽誤,每次考完試我們都會回到上海,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考試通過後隔天便會讓你現場報到,尤其三試要到北京本部,我們連夜坐動車才趕上。在我的家人對考試安排抱怨連連之時,其他考生無一例外早已在北京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