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防心血管疾病 薏仁幫助保健

秋冬季節氣溫變化較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兒科專任主治醫師申一中提醒,有心血管方面疾病民眾要特別注意保暖,飲食方面也可在湯品中加入薏仁來幫助保健。 申一中醫師指出,人體對於周遭環境會有一些反應,像是氣溫的冷熱,對血管來說,會出現熱漲冷縮的情形,若是人體的正氣較強的話,對於周遭適應能力較好,也可以適應變動較大的環境,若是氣較弱的民眾,則身體就無法負荷較大的溫度變化。 若是體型太胖或太瘦的民眾,更需要注意心血管方面的問題,若是體型較胖的民眾,容易有體脂肪、膽固醇問題,而太瘦的話,通常營養較差,進而會導致血管耐受力較差,也較無法承受溫度的變化。 在冬季飲食方面,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民眾,若是體型較胖者,就需要避免食用太油膩或是太補的食物,因為這食用這些食物,很可能會加重身體負擔。 心血管疾患可吃些薏仁,有消脂、消水效果,申一中建議,薏仁可以在煮湯時加入,並且與湯品搭配一起食用,這就具有保健的效果。 天涼進補時,往往藥膳內都會有酒類,而人體攝取酒精,將會導致血管擴張,有心血管方面問題的民眾,喝了可能會有不舒服的情形,所以提醒這些民眾在飲食或是飲酒方面要更加注意。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許多民眾都喜歡透過食物來調整自己的身體健康,薏仁更是常見保健的食材,執業中醫師賴睿昕表示,特別是亞健康的的民眾,通常脾胃和排毒都特別不好,而透過飲用薏仁水,便具有有效的健脾效果,幫助身體更加健康。 選擇使用有訣竅,一般來說,生薏米祛濕雖好,但生薏米性涼,長期單獨煮來吃,會傷脾,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脾傷了,濕氣更加揮發不出,越想祛濕反而越濕。 而炒薏米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道,而所謂「焦香入脾」,經過炒制的薏米與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溫澀,因此溫脾、健脾的功效反而變得更明顯。 賴睿昕提醒,薏仁較難難煮爛,建議可用清水浸泡一小時後再煮,在坊間有很多民眾都是直接把食材扔鍋里煮,這樣營養很難出來。 現代人常熬夜導致體質陰虛,常因口乾身熱,而多吃了生冷飲食損害脾胃,造成濕濁內生,此時並不建議飲用薏仁水,在這種濕困的情形下,若誤飲薏仁水,袪濕利水,反而會令身體更缺水,虛火更旺;往往會加重口乾、失眠、便秘及爆瘡等陰虛症狀,建議這類體質民眾找中醫師調理,不要隨便使用薏仁水來袪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