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與隱私的天平 德國防災細胞簡訊的兩難

西歐在7月爆發致命洪災,災情慘重的德國有逾百人罹難,面對這場德國梅克爾總理(Angela Merkel)口中「超現實」的悲劇,捍衛個資、重視隱私權的德國政府,正面臨直接對風險區民眾發送手機警訊的壓力。

德國災後檢討

西歐國家在7月中旬發生世紀洪災,德國情況尤其慘烈,北萊因-西發利亞邦(North Rhine-Westphalia)和萊因-法耳次邦(Rhineland-Palatinate)等重災區更是滿目瘡痍。慘烈的災情讓越來越多人在問到底是哪裡出錯?以及政府是否已採取足夠行動來警告民眾?並呼籲建立起一項群發的簡訊警報系統。

事實上,德國政府確實在災難到來的2天前,曾透過防災應用程式(app)發出150則警告,但部份地方政府認為有手機通知就足夠,沒有進一步的防災宣導,終於看到大禍的發生。德國「畫報」(Bild)就提出事後檢討直指三大缺失,認為警報器幾乎沒有運作、未能提前疏散、以及為了保護個資未能對所有受影響公民發送警告簡訊。

德國地方報(The Local Germany)報導,在德國,地方當局使用警報器、擴音器宣佈、或以廣播和電視公告的方式,來警告居民有嚴重危險或發佈撤離令。這些警訊也會透過像是Nina或Katwarn等app在手機上公佈。但這次這些方式似乎出了問題,有倖存者說沒看到任何官方警告,而是從親友處得到通知。此外,洪水氾濫,一些地方因停電與外界隔絕,使人們更難發出警訊。

細胞廣播系統

德國交通部長舒爾(Andreas Scheuer)7月20日表示,他希望德國政界人士實施所謂的「細胞廣播系統」(cell broadcast system),一旦處於緊急情況時,將可在數秒內向全國、或特定區域內的所有行動網路用戶,發送簡短訊息服務(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不像大多數西方國家,極其重視隱私保護的德國,並沒有這套系統;而且截至目前,由於部份地區缺乏政治意願,將警告消息直接發送到每個人手機的做法,也始終未能實現。

「畫報」指出,在德國,SMS警示只能傳送給事先同意的收件人。這主要是受到前東德共產主義與納粹政權的壓迫性監視、以及告密與搜集人民資料來作為控制籌碼的悲痛過往所影響。特殊的歷史使得德國在歐洲各國中,有著最為嚴格的隱私法。

隱私保護完善

確實,這段苦難的記憶讓許多德國人記取歷史,他們寧可生活不方便、也不能把自己的隱私交給政府。自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1983年人口普查法案」判決中首次提出「資訊自決權」的觀念後,「資訊自決權」就成為德國個資保護法的憲法基礎。

而在歐洲聯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於2018年5月25日在歐盟會員國正式執行之後,德國對隱私權的維護就更為完備,林林總總包括隱私資料收集的同意告知機制、隱私事件應變處理機制在內。

因此,儘管德國早早就開始建立個人電子資訊系統,但在「共享」方面卻始終嚴格防守。德國司法部長蘭布雷特(Christine Lambrecht)就說,在沒有徵求手機用戶的同意下,就直接從電信業者獲取登錄資訊,是對公民權利的「嚴重侵犯」。

天災與隱私的天平

不過,在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下,也不是沒有例外。舉例來說,手機用戶從國外抵達德國時就會收到簡訊,提醒他們注意德國的檢疫和旅行規定。

而如今面臨這場戰後德國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柏林當局正面臨壓力,要求直接向風險地區的民眾發送手機警報。確實,在天災與隱私的天平下,堅守法治的德國正面臨兩難的局面。舒爾部長就語重心長的說,這場災難將讓許多人在政治討論時,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到面臨現實的處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西歐暴雨釀重災 城市防災策略受檢討
梅克爾探視德國洪水災區 西歐水患死者增至183人
德國與比利時暴雨成災 增至157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