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 楓紅層層秋詩篇篇

茂興懷舊步道。
茂興懷舊步道。

▲茂興懷舊步道。

宜蘭太平山森林遊樂區是許多高山景點的聚集地,不但可以欣賞雲霧、看日出、走古道,泡溫泉,還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每逢九、十月時是賞楓葉、山毛櫸的季節,染上橘紅色彩的太平山美不勝收,也難怪許多人都說秋季的太平山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時候。

林業文史

一九○五年日本警察在經過梵梵山隘勇線的時候,發現了宜蘭濁水溪(今蘭陽溪)兩岸上游的參天古木碧麗壯麗,但因泰雅族溪頭群和南澳群縱橫期間,他們只能從山頂遠眺猜測,在無法得知該山林為何處的狀況之下,便暫稱它為「棲蘭山森林」,直至一九一四年十月,台灣總督府派遣營林局技師中里正和技手矢田英輔,在警務人員的陪同下,以蘭陽溪左岸的「梵梵山隘勇駐在所」為據點,深入四季、眠腦、三星山一帶進行調查。果然如同傳聞的猜測一般,整片山林的參天巨木,以檜木的比例最高,甚至可稱是台灣森林資源的精華,也就此展開太平山的森動故事。

昔日行獵山林的泰雅人,將多望溪發源地的加羅山一帶狩獵區域稱為「眠腦」,意思是一片森林茂密的地方和蓊鬱的綠,有一種像詩一樣,無窮無盡的意境;一九一五年,日本人據此譯為太平山,而這個安穩遼闊的新名字,則有期許國運昌隆、欣欣向榮的意涵。《台灣日日新報》在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報導:「太平山之名乃由現在事務所轉移前,當時主任技師中里氏,將蕃語直譯者。且佐久間總督五年討伐告終,天下歸於太平之意」。所以,「天下太平」才是太平山地名真正的由來,命名者正是踏查先鋒中里正。

新太平山,則是一九三七年開發地轉移到位於蘭陽溪上游、和平溪、南澳溪茂興線上的給里洛山、三星山、獨立山一帶,也就是我們今日熟悉的太平山,林木生產直至一九八二年,因應林業政策轉型,結束直營伐木事業。

大元山林場,一九四二年由台灣拓殖株式會社於太平山林場旁開發,於一九四五年後由台灣省林產管理局太平山林場接收,成為大元山分場。太平山與大元山兩個生產地大致以翠峰湖為界,兩個林場為不同的出入口,大元山之生產才從古魯出口,由平地線的公路來運輸,直至一九七四年直營伐木事業結束。因應大元山林木生產而生的聚落,則有古魯、中間、鞍部、四公里、大元山工作站、晴峰及翠峰湖等聚落。

一九八三年太平山因應國家發展現況、社會結構及環境需求變遷,轉型成立太平山森林遊樂區,規劃有仁澤、太平山、翠峰湖等遊憩據點,及景觀保護、生態保護、遊樂設施、營林區等分區,園區內保留原有的山地軌道、蹦蹦車、流籠、集材車等文化遺跡,供遊客認識太平山林業發展歷史。也正式開啟太平山從生產地,轉變為環境保育,生態旅遊的新紀元。

茂興車站(需於太平山莊搭乘蹦蹦車進入)

步道長度:○.九公里海拔高度:一千八百七十公尺,太平山伐木時期全區散布著數條運材線,其中茂興線也就是現在的茂興懷舊步道,這條日治時期興建的山地運材軌道,蜿蜒於紅檜、扁柏、柳杉林間,向陽的山谷矗立著成片的台灣赤楊,步道兩旁腹地則滿佈著耐溼耐蔭的小林木、蕨類與地被植物;沿途穿過林間、繞過山壁、越過水澗,呈現豐富的地形景觀;古樸的鐵軌與工寮遺跡,則見證著流轉數十載的太平山林木生產歲月。

茂興懷舊步道在一○一年受蘇拉颱風影響,步道縮減為九百公尺,可分為主線道四百公尺及上、下環線各二百五十公尺,搭乘蹦蹦車至茂興車站後沿著前方古運材軌道直行,不遠處可見空中棧橋,攬霧見林遠眺山景,一百公尺處為蹦蹦車頭轉向的「轉車盤」,時間湊巧還能遇見車頭轉向的操作畫面。

伐木時期木材收穫後的基地,均立即進行造林,因此步道的上、下環線已是壯闊成林的人工林,樹種以柳杉為主紅檜、扁柏及杉木為輔,林下及步道兩側佈滿耐蔭耐濕的蕨類及地被植物,植物成員們的開花結果時節各不相同,在不同季節進入,總有機會見到意外的驚喜。

翠峰景觀道路

翠峰景觀道路,起點位於通往太平山莊與翠峰湖之分歧點,終點於翠峰山屋,全長約十六點八公里。原先為運材軌道三星線與晴峰線,於軌道拆除後便將路基拓寬改建後稱為翠峰林道。後於二00四年度進行改善陡坡路段、道路拓寬與林道景觀整理,更名為翠峰景觀道路,為通往翠峰湖、山毛櫸國家步道及翠峰山屋的必要道路。

整條景觀道路蜿蜒於海拔二千公尺的壯闊山林之間,野生植物由山壁中透漏強悍的生命力,最易分辨的頂芽狗脊蕨,顛覆以往對蕨類綠葉的印象,大片造型流暢優美,且幼葉紅的不真實,還有廣泛的人工柳杉林、與檜木、扁柏及鐵杉守護著群山,其中間雜有枯木,而形成白木林。循線前進,可看到台灣獼猴、山羌、帝雉及藍腹鷴等台灣保育、稀有物種在路邊現蹤,記得巧遇野生動物時,請保持遠觀,並請勿餵食牠們。

全線道路右方視野開闊,不時出現層次美感,山嵐緩慢流轉、雲海翻騰聚散,里程一公里處可遠眺太平山莊,十四公里處設有觀日台,是太平山觀賞日出的熱門地點之一,記得於旅程中放慢車速,試著變換不同的角度欣賞,會有更多讚嘆等待與您一同驚呼!

見晴懷古步道

見晴,景如其名。久雨初晴之際可遠眺奇峰崢嶸的聖稜線;午后常有瑰麗如詩的雲海,有時久陷白茫茫的霧中,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此乃「見晴」地名之由來。見晴懷古步道係由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入口處位於太平山宜專一線23公里處,步道長○.九公里。

見晴線運材軌道原長約五.五公里,有寬廣的視野、平緩的路徑、蒼翠的地貌、筆直的林相,以及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自然與人文資產皆豐。因此步道整建之時,保留山地運材鐵道特色,傍著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沿途保有鐵道、木馬、台車輪軸等歷史痕跡,成就一條可觀山觀雲、探索自然、緬懷往昔的懷古步道。

見晴懷古步道被列為全球最美的二十八條步道之一,全程一公里,海拔一千九百公尺,因此夏季非常涼爽。原始的古道保存完善並且視野遼闊,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山巒,還有壯觀雲海相伴。走在昔日的運送軌道旁,搭配周圍的繁茂的森林,是融合了大自然與文化的純粹享受。

鐵杉林自然步道

鐵杉林自然步道位處海拔二千至二千二百公尺的針葉林、闊葉林過渡帶,森林結構分為四層,最高層為台灣鐵杉及檜木混和林,第二層為台灣杜鵑等闊葉喬木,第三層為玉山箭竹等,最底層則為草本層,層次分明,物種豐富,此區地勢高聳且面迎洋流,至水氣凝聚,終年雲霧瀰漫,宛如人間仙境,亦為太平山莊的水源地。

全長一.三公里的鐵杉林步道來回約需二小時,沿途古木參天、蓊鬱蔽日、空氣氤氳,富含豐沛的芬多精,是條略帶挑戰性的高山森林步道。步道入口在太平山山莊上方的檜木原始林步道後方。

鐵杉林步道一路向上爬昇,終點的觀景平台是全程的最高點,是賞雲海、觀夕照的絕佳位置。步道設有六十公尺長的木馬道遺跡與兩句再著木料的仿古木馬,撫今追昔,懷古幽情油然而起。

台灣山毛櫸步道

位處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翠峰山屋旁,全長三點八里,步道往返約需三小時,末段可欣賞廣達一千一百公頃的山毛櫸純林,春天吐出新綠、夏日碧綠盎然、秋天黃葉耀金、冬季葉落枝枯,四季景色迥異,各具風采。

台灣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係冰河時期孑遺的珍貴植物,屬殼斗科落葉喬木,分布於海拔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公尺之間,樹高可達二十公尺以上,多生長於稜線,由於結實率偏低、種子不易發芽,屬台灣珍稀植物。此步道前二點五公里路段大抵沿昔日運材軌道而行,山徑寬敞平緩,繞行於山腰之間,輕鬆易行,沿途可觀察動物生態、板岩岩壁、翠綠苔蘚、紅檜林、柳杉林、山櫻花林,以及里程碑、工寮、轉轍器等鐵道歷史遺跡。步道自三公里處漸次離開山腰路,起伏變大,轉折進入稜脈,三.二公里至步道終點的路段則綿亙於稜線上,成片的山毛櫸林即在稜脈北側迎風坡,係台灣面積最大的山毛櫸純林,妝點著南澳北溪源頭的群山萬嶺。秋季時節,走入步道,眼前搖曳空中的與飄落地面的,盡是金碧輝煌的山毛櫸葉,此番華麗景況係大自然最珍稀奢華的獻禮,豈容錯過?

鳩之澤溫泉

鳩之澤,舊名燒水,即地熱溫泉之意。日治時代,日本伐木工人在此興建溫泉浴室,泡湯成為伐木生活難得的樂趣;日人稱之為「鳩澤溫泉」,一九六九年更其名為「仁澤溫泉」,至二○○六年回復「鳩之澤」原名。其泉源由山麓石縫中滲流而出,源頭約攝氏一百四十度,泡湯區調至適溫之攝氏三十八至四十二度。泉質清澈,無色無臭,洗後有滑潤感,屬弱鹼性碳酸氫鈉混和泉,能舒暢筋骨、美容養顏,有「美人湯」之譽。為提供遊客不同的泡湯經驗,開放之泡湯設施有露天SPA池、男女裸湯區及家庭野湯區。其中露天SPA池係將颱風帶來的碩大溪石加以鑿洞,變成創意十足的石頭湯。而男女裸湯區及家庭野湯區的設置,更可讓遊客在翠林幽谷中,同享闊葉樹林中的芬多精及溫潤湯泉。此外,本區設有二座火山噴泉狀的煮蛋槽,終年冒出滾熱溫泉,供遊客DIY煮蛋,溫泉蛋口感香Q軟嫩,並散發著獨特的溫泉香,也是泡湯後的一大享受!

(文章取自林務局羅東林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