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鄰里協會」南韓登場 13國學者共探數位轉型與社群

「太平洋鄰里協會2024年年會暨聯合會議」在韓國首爾大學舉行(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太平洋鄰里協會2024年年會暨聯合會議」在韓國首爾大學舉行(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22件學術海報展現資訊科技跨域運用的新興趨勢(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22件學術海報展現資訊科技跨域運用的新興趨勢(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蔡宗翰研究員介紹第一個臺灣自行發展的大型繁體中文語言模型TAIDE的開發歷程(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蔡宗翰研究員介紹第一個臺灣自行發展的大型繁體中文語言模型TAIDE的開發歷程(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古倫維研究員分享如何透過大型語言模型技術增強博物館互動學習(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古倫維研究員分享如何透過大型語言模型技術增強博物館互動學習(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高麗大學歷史系崔光植榮譽教授分享韓國流行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趨勢(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高麗大學歷史系崔光植榮譽教授分享韓國流行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趨勢(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24年年會暨聯合會議在韓國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圓滿落幕。會期3天匯聚臺灣、韓國、日本、美國、德國等13國超過180名專家學者,以「環保、流動與信號:重新連繫數位轉型時代中零散的社群」為題,探討數位轉型的策略模式與社群連結。

 

大會主席暨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書面致詞表示,PNC成立31年來,每年在太平洋沿岸地區舉辦年會,邀集各國資訊科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傑出研究人才進行學術與資訊交流。他強調,當前全球暖化、地緣衝突日趨嚴重,人工智慧迅速發展帶來顛覆性變革,當前必須重視全球發出的信號,善用科技與社群力量,共同在數位轉型的關鍵時刻把握機遇。

 

中研院表示,今年PNC大會投稿數創歷年新高,共有99篇研究論文、22篇學術海報發表,展示前瞻研究成果。在眾多議題中,AI的討論度最高。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宗翰分享第一個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TAIDE)的開發歷程;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古倫維則介紹「沉浸式視覺藝術互動系統」(Omiyage)。AI與社會價值的關係,以及在佛教文獻、醫療等跨學科應用,也引起廣泛討論。

 

中研院在會場展示近百冊學術專書,並透過AI互動裝置讓與會者探索「數位人文研究計畫」的成果。PNC執行長暨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研究員在閉幕典禮上,代表中研院致贈參展書籍予高麗大學圖書館,期盼雙方持續精進學術研究並深化友好交流。

 

中研院指出,PNC 2024年會由韓國高麗大學亞洲問題研究所、太平洋鄰里協會主辦,中研院、美國電子文化地理圖誌協會及行政院教育部協辦。2025年年會將由越南接棒,再度搭建多維度的合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