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美元、美債地位難撼動

國際貨幣準備 歐元遠低於美元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根據中央銀行最新研究報告,就國際準備貨幣功能而言、尤其是價值儲藏,美元均具支配地位,即使排名第二的歐元,占比仍遠低於美元,當前並無其他貨幣可替代美元地位;且美國金融巿場深度與廣度足以胃納全球超額儲蓄,這才是維繫國際貨幣制度以美元為核心的主因。在可預見未來,全球金融巿場仍將高度倚賴美元資產。

只有美元資產才能胃納全球超額儲蓄 去美元化不容易

報告基於五大理由說明,儘管川普二.○政策使市場對美國債信產生疑慮,「去美元化」風潮似再興起,但短期內一般認為,只有美元資產才能夠胃納全球超額儲蓄,「去美元化」並不容易。

一是「優異的債信與流動性」。美國公債被視為最廣為接受的高品質資產,債信評等(AA+)在G7國家中位居前列,且在國際清算銀行(BIS)的銀行資本計提規定中風險權數為零;且美國債券市場深度與廣度居全球之首,美國公債平均每日交易量約一兆美元,附買回交易(repo)約五兆美元,為全球金融市場的融資需求提供充裕流動性。

二是「穩健的外國投資者持有比重」。儘管中國在烏俄戰爭爆發後持有金額逐步減少,但整體外國官方投資人持有金額仍呈穩定趨勢,外國非官方投資人持有金額也逐年成長。

三是「穩定的再融資規劃」。美國財政部對公債的融資規劃相當穩定,短、中、長期公債到期後即不斷地進行再融資,有效分散了大量債務集中到期的壓力。

四是「監管與金融創新助益」。美國金融監理機構積極推動放鬆銀行持有美債部位的資本規範,例如調整補充槓桿比率(SLR),這有助於降低銀行持有美國公債所需的資本負擔;另以美元或美國國庫券為擔保的穩定幣市場快速成長,部分短期國庫券需求已由穩定幣市場吸收,有機構預估到二○三○年,為發行穩定幣對短期公債的需求可能成長至一.二兆到二兆美元,進一步增強美元的支配地位。

五是「全球金融資產的定價基石」。美國公債殖利率是全球金融資產的定價基石,一旦美債市場崩盤,將連帶導致美國其他金融商品利率飆升,不僅嚴重影響美國經濟,更會衝擊全球資本移動和風險資產價格,使全球金融嚴重受創。

【看原文連結】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馬斯克找台積電助攻 !特斯拉新 FSD晶片採3奈米製程
黃金慘了?恐大回檔殺至「這價位」原因曝光
以伊戰爭發生在「家門口」 ! 中國卻未積極應對 外媒曝原因
中國豆腐渣工程大翻車!外媒揭全球各地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