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年輕化,快來看看哪些症狀是預警

匯流新聞網 梁夏怡/台北報導

老並不可怕,怕的是老了還病了,生活不能自理,凡事要人照料。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國發會推估,未來台灣失智症人口的成長速度,將是每40分鐘就新增1名患者。

一般失智症多好發於65歲以上,全台每13位老人就有1位失智者;但其實30~64歲中壯年的罹病機率也有千分之一,預估目前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想想看,如果正處於在工作上拚搏,承30擔家庭經濟支柱的年紀,健康卻提早走上末路,一個人垮全家受拖累,該怎麼辦?

 

20170919-1分鐘看懂膝關節退化
20170919-1分鐘看懂膝關節退化

年輕型失智,大腦退化更嚴重
先看看哪些原因會造成腦退化?老化是最常見的退化性因子;再來是肥胖、三高族群,大腦老化速度會比一般人更快;另外像是年輕時有過腦外傷、長期抽菸喝酒,或有憂鬱症等。

從這些危險因子可以看出,失智症還真不是老人的專利。養生專家白雁指出,特別是從年輕時就養成了不良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體重過重、活動力下降或是肌力不足,都會加速身體功能退化,提高罹病機會。

醫師表示,40~65歲年齡層可能出現的失智徵兆,像是記憶力明顯變差、情緒或個性大幅改變或出現脫序行為等,由於中壯年族群的體力比老人更好,行為脫序的狀況可能更嚴重、發作更頻繁、病情惡化更快,影響家庭的程度也更大。

 

20170919-1分鐘看懂膝關節退化
20170919-1分鐘看懂膝關節退化

青壯年的健康習慣,要延續到老年
雖然目前還沒有全面證據顯示失智症能被根治,不過,有效預防是可行的。白雁建議就從減少不良生活習慣,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開始做起吧!

每天有固定的工作習慣,規律的運動習慣,對認知功能有很大幫助,能預防大腦退化,延緩失智並防止病情惡化。而這些自我健康管理,不是等你退休了才去做,應該是從青壯年就養成習慣,一直維持到老年,才不會在退休之後,社交圈縮小,生活失去重心,產生明顯的落差,加速身體機能的退化。

有些人退休後還是每天保持運動,上圖書館,跟朋友聚會,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而不是整天蓬頭垢面「呆」在家中,從早到晚閒著沒事只看電視,這樣不動腦,缺乏刺激,又不跟人群互動的生活,失智風險太高了。

研究發現,每週運動2至3次,就能降低近6成的失智風險。白雁提到,不適合做劇烈運動的中老年人,可以選擇氣功、太極、瑜伽這類的慢運動。白雁舉例說,在她帶領的時尚慢動團體中,學員們不只累積了多年的慢運動習慣,對身體的調控越來越好;也因為經常接觸人群,維持人際間的互動,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不但精神體力比從前好,記性、專注力也一點都不輸年輕人呢!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