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導入「遠端機械手」 中風復健更輕鬆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引進「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助益中風復健病人。

中風後因為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而導致手部失能,造成病人日常生活不便,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傳統復健只能以好手協助患手做被動運動的方式,重新學習動作控制。為提供多元復健服務與深化醫療品質,奇美醫院引進「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盼藉新科技嘉惠有復健需求的病人,也驅動南臺灣的智慧輔具醫療發展。

依據臺灣地區腦中風盛行率的研究,35歲以上人口約為千分之15至20,臺灣地區35歲以上人口約有15至20萬人罹患中風,並且每年還約有3萬名新增病人;奇美醫院腦中風中心統計也發現,奇美醫學中心去(109)年中風住院的病人有903人,今(110)年到九月份已有628人,平均每天有2.5人中風住院;而中風易造成半邊肢體無力、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大小便障礙等失能後遺症,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也造成家庭經濟沉重的負擔。

奇美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組組長池昭眉指出,中風病發後的半年是復健黃金期,若配合醫囑復健就能降低後遺症的影響,但由於復健是趟辛苦的歷程,許多病人往往一時情緒低落就影響了復原速度,且因重複循環特定動作多,病人的學習意願也會降低。

有鑒於智慧醫療輔具成為全球復健醫學趨勢,機器人輔助復健訓練是當今的潮流。池昭眉說,對於提升腦中風病人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再加上「穿戴式智慧復健輔具」能對應不同病人的訓練需求,易使病人有循序漸進的成就感進而提升治療動機。

池昭眉主任強調,「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外觀好比是電影鋼鐵人的手套,而操作原理是依照病人的能力,透過智慧感應健康手的動作,同步帶領患部手模仿動作,使病人能在一伸一屈動作間感覺肌肉的控制,進而模仿完成對稱性動作,藉此刺激腦神經與神經肌肉,重複練習找回手感。透過機器手結合治療師的治療策略,讓病人可以在安全的輔助下,提早進入功能性的活動訓練,透過高強度與反覆的練習,有效地在較短時間達到較佳功能復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