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染疫急性呼吸窘迫插管 中國附醫曝救命關鍵35天

46歲張小姐,有高血壓,接受過腎臟移植,5月確診新冠肺炎,病情急轉直下,呼吸衰竭,診斷為「急性呼吸窘迫症」,插管治療,轉送中國附醫負壓隔離病房,組成跨科「急性呼吸窘迫症團隊」,醫師陳韋成說,智慧醫療系統輔助,降低重症死亡率,加上關鍵呼吸治療「肺保護通氣」,及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住院35天康復出院。(寇世菁報導)

中國附醫胸腔內科暨重症系醫師陳韋成說,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種快速進展的廣泛性肺泡損傷,伴隨嚴重低血氧,在重症醫學界屬於跨科別的症候群,常見的原因有各種肺炎、敗血症、肺挫傷、胰臟炎等因素,病人因為呼吸衰竭,及多重器官衰竭住進加護病房,經常耗費巨大的醫護人力及醫療資源。在COVID-19 疫情席捲全球後,新冠病毒重症比率約5%,重症病患經常伴隨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截至今年九月,疫情已造成全球654多萬人死亡。

陳韋成醫師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是相當棘手的併發症,文獻顯示,即使呼吸治療技術在現代醫學已大幅改善,嚴重ARDS死亡率仍高達88%。多數ARDS病人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以維持生命,過程中需要即時診斷,和一系列治療來改善預後,而「肺保護通氣(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LPV) )」是目前最有實證的治療策略。醫師說,國內外臨床研究指出其落實率普遍不佳,主要是跨科照護團隊介入治療的時間點經常無法精準整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由胸腔內科暨重症系主治醫師群邀請組成跨科「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團隊」,除了結合心臟外科醫師和急診醫師、護理部、呼吸治療科、體循師、藥劑師、營養師等各科醫事專家,最值得重視的,是結合智慧醫療系統資訊專才,透過自2021 年引進微軟的Power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將ARDS病人醫療資訊數據導入視覺化並改良整合,以系統輔助即時運算大數據,協助醫療團隊判斷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病人,給予個別差異的治療策略,接受此治療模式的ARDS重症病患,大多能因此評估落實以及精確治療,成功翻轉病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暨重症系陳傑龍醫師表示,根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APACHE II score) 可以反映收治ICU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超過20分即屬高危險性患者,46歲張小姐,新冠確診後,呼吸衰竭插管治療,轉院時,評估30分,預期死亡率高達70%。幸好在急性呼吸窘迫症跨領域團隊照料下,接受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治療,及肺保護通氣策略,並在葉克膜體外循環支持下,病情漸漸改善,住院第15天脫離葉克膜,第23天順利拔管,住院35天後病情穩定出院。這起案例,因為中國附醫ARDS團隊成果亮麗,也獲得國際醫學龍頭期刊<重症照護(Critical care)>發表分享。

康復後的張小姐,體力還沒恢復,由姐姐陪同感謝中國附醫團隊,救回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