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勇敢仰望星空吧!

女孩,勇敢仰望星空吧!

當我們仰望綴滿星斗的夜空,那股深邃的神秘感總是挑起心中的好奇與讚歎,多少年輕人因此愛上觀星、著迷於那些關於星辰生滅的故事。有些人立下志願要成為天文學家,進一步探索這些迷人現象的背後機制,希望看見前人未見的風景。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賴詩萍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很多限制,尤其是對於年輕女性。但賴詩萍勇敢邁出自己的步伐,而且幸運遇到許多引領她繼續探索天文奧秘的機緣。

賴詩萍回顧她在因緣際會下主持的「築科女孩的科學歷險」營隊:帶著年輕女孩認識宇宙、操作光學望遠鏡並自製光譜儀,也邀請多位女科技人分享航海、液態氮、幹細胞與核子反應器等各領域的豐富知識。賴詩萍看著營隊裡張張求知若渴的年輕臉龐,發現原來自己也成了閱歷豐富的過來人。賴詩萍開始回想,當初是如何對天文著迷,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又是受到了什麼樣的激勵?

踏上天文之路

賴詩萍在小時候就對天文相當有興趣,從月食、日食到哈雷彗星,只要有任何親自觀察的機會絕不放過。除此之外,賴詩萍也尋找任何與天文有關的書籍與圖片,但那是在1980年代,相關資源不多,不像現在網路上的精緻圖片與影片隨手可得。因此賴詩萍只要看到任何與天文有關的資訊,內心都興奮不已。

當時台灣除了缺乏天文資源,也沒有大學成立天文研究所,即使賴詩萍對天文深感興趣,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直到高中時她參加了教育部在中央大學辦的地球科學研習營,為期三個星期的活動中,地質、氣象與天文三個主題輪番上陣,賴詩萍趁機在活動中請教當時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心恆,才知道如果想研究天文,就必須念物理系。

進了清大物理系後,賴詩萍想當然耳也參加了清大天文社。她發現,清大天文社與其他學校的天文社不太一樣,除了觀星、天文攝影,也有學術活動。當時大學課不多,大家便組織讀書會;當時社團學長、現在淡江大學物理系教授秦一男會帶著大家一起讀專業書籍並討論研究論文。賴詩萍認為這段經歷很重要,讓她逐漸了解真正的天文研究應該如何進行。

雖然賴詩萍後來以恆星形成及電波天文學研究為主,但是會踏上這兩個領域其實算意外,賴詩萍就讀中央大學天文所碩士班時,研究主題甚至是與恆星形成關聯不大的γ射線爆發(gamma-ray burst)。那時仍在籌備中的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則把發展目標放在電波天文學,並規劃「BIMA電波望遠鏡干涉儀」研究生訓練計畫(BIMA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與馬里蘭大學合作設立的電波望遠鏡陣列),提供獎學金給前往美國進行電波天文學研究的學生。賴詩萍剛好申請到這筆獎學金,便在取得碩士學位後前往美國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