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雙》雙協奏曲之夜 NCO盡展一加一大於二聲響魅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灣國樂團首次推出雙協奏曲之夜,《好事成雙》音樂會4日擇定臺灣戲曲中心登場,指揮家劉江濱發想,以耳熟能詳《黃梅序曲》開場,巧妙帶出主題,運用雙協奏曲形式,包括《第一笛笙協奏曲》、《檳榔傳說》、《鏡子與圓圈》,讓樂器彼此對話,盡情展現各自聲響魅力,期待用3首協奏曲、6位音樂家,展現1個國樂團年復一年培養的好默契,為樂迷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動感樂音。

劉江濱表示,國樂團裡各樂器皆有獨特的音色,例如笛子悠遠、笙明亮甜美、琵琶清脆富有韻味、來自西樂跨足國樂的大提琴也十分醇厚迷人,為結合這些繽紛音樂色彩,《好事成雙》音樂會運用雙協奏曲的形式,讓樂器彼此對話,盡情展現各自的聲響魅力。

劉江濱指出,在協奏者的人選方面,以臺灣國樂團優秀團員為主,除凸顯個人精湛技藝,雙方經年累月在樂團裡培養的默契,更是亮點;樂曲進行中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眼神,都來自老朋友間的心領神會。

其中,《第一笛笙協奏曲》由樂團首席、笛演奏家劉貞伶,搭配笙演奏家陳麒米傾力演繹,由香港樂壇才子伍卓賢全新創作,用充滿希望的樂音,探索兩種樂器與國樂團在聲響上的可塑性,此乃最具難度與挑戰性的曲目之一。

劉貞伶表示,《第一笛笙協奏曲》運用非常多的半音階,速度也極快,笛與笙齊奏時,必須兼顧音色與音準,考驗雙方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在演奏技術猶如極限挑戰。

《檳榔傳說》由樂團二胡聲部首席葉維仁、高胡新秀團員吳宜芳合作,由屢獲國際作曲比賽大獎的馬來西亞華樂作曲家江賜良量身創作,運用高低八度定弦不同的高胡與中胡,講述一段夫妻相隔的神話傳說。相傳炎帝有一個女兒叫賓,丈夫在與妖魔鬥爭中被殺,最終化為樹木,結出果實就是「檳榔」;據傳食用檳榔果實後,就不怕妖魔侵擾。

葉維仁提到,中胡音色渾厚、滄桑,猶如豪邁男性,高胡音色清澈、甜美,猶如秀麗女性,用來詮釋《檳榔傳說》中的夫妻,再適合不過,兩人將攜手向觀眾訴說這段愛與守護的故事。

臺灣國樂團委託德國現代作曲家貝恩德‧法蘭克創作《鏡子與圓圈》,2014年《旅人樂記》音樂會首次發表,衝擊觀眾的聽覺與視覺,樂曲結合富有絲竹樂特色的琵琶,與中西樂兩棲的大提琴,表現文化相遇時的自我反射、自我追尋,就如同鏡子的反射一般,使兩種樂器相互吸引、模仿。

《鏡子與圓圈》這次再度演出,由臺灣國樂團新秀大提琴演奏家許雅婷,搭配曾獲NCO器樂大賽的琵琶演奏家陳昱蓉,共同挑戰這首意境深遠的經典雙協奏曲。

《好事成雙》雙協奏曲之夜,4日臺灣戲曲中心登場。(臺灣國樂團提供)

《第一笛笙協奏曲》由笛演奏家劉貞伶詮釋。(臺灣國樂團提供)

《第一笛笙協奏曲》由笙演奏家陳麒米傾力演繹。(臺灣國樂團提供)

《檳榔傳說》由樂團二胡聲部首席葉維仁傾力演繹。(臺灣國樂團提供)

《檳榔傳說》由高胡新秀團員吳宜芳詮釋。(臺灣國樂團提供)

《鏡子與圓圈》由提琴演奏家許雅婷挑戰。(臺灣國樂團提供)

《鏡子與圓圈》由琵琶演奏家陳昱蓉詮釋。(臺灣國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