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主要照護者,只偶爾回家「沾醬油」請體貼承擔重任的辛苦手足

Photo By:pixabay
Photo By:pixabay

作者:彭菊仙(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好久以前曾經上Good TV談老人照護問題,可能重播的關係,我接到一個鄰居的來電。

她是一個六十多歲的單身者,跟九十多歲的媽媽相依為命,媽媽失智退化,所以她承擔照護老媽的責任。她說自己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不太關注親子議題,所以即使平常在中庭碰到我,也不知道我寫親子議題。

看到那一集節目才知道我是親子作家。她說,她非常感謝我在節目中為她們這樣的「主要照護者」說些體貼的話。

照護老人家比照顧小baby還要辛苦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照護老人家比照顧小baby還要辛苦,像她媽媽失智,什麼事情都搞不清楚,每天日落都會發作,即使在家,也一直吵著要回家,到底要回哪個家,沒有人知道,常常一個晚上要她出門好幾趟,找了半天,也不知道要到哪裡,颳風下雨寒流,擋都擋不住。

老人家咀嚼差,她每天都要幫媽媽準備特製的食物,怕營養不良,又怕不可口,所以料理三餐也花掉很多時間。

最主要的是,老人家天天受病苦折磨,事實上,沒有幾個老人家如憨厚開朗的開喜婆婆般逗趣可愛。不少老人家天天愁苦鬱悶,滿嘴嘮叨,特別是會對最親近的主要照護者百般挑剔,苛刻難纏。

有六成的主要照護者都有憂鬱傾向

老人家日暮西山,走在不可逆轉的衰敗路途上,可不是你花了心力、費盡思量,就能看到他們日日健朗、天天開心,相反的,他們時不時血壓飆昇、心臟突然衰竭、尿道忽又感染、血糖不穩….,天候稍不穩定,三天兩頭緊急救護、隨時都得待命,往往讓主要照護者疲於奔命、壓力破表。

數據顯示,幾乎有六成的主要照護者都有憂鬱傾向,而有五分之一的主要照護者確定患有憂鬱症。這一條看不見曙光的照護之路,真的需要極大的體力、耐力與勇氣,要不斷自我對話、心理建設。

我的鄰居六十多歲照護她九十歲的媽媽,只要我到中庭散步,幾乎都會看到她攙扶著她老媽來回走動的緩慢身影,我遠遠望去,真不像一對母女,因為連她都顯得老態龍鍾,像是一對相互依靠的老朋友。

她很激動地跟我說:

「菊仙,你知道嗎?看完節目我實在很多感觸,因為你說出了我們主要照護者的心聲,你真的很了解我們的苦。」

「我就是你說的那一個人,每天無止盡的付出,忙進忙出、提心吊膽、幾乎沒了自己,但只要我姊姊抽空回來,我就從頭被她嫌到尾。她看我這個也做不好,那個也沒弄對,要我煮什麼給媽媽吃,要我怎麼幫媽媽洗澡、怎麼幫她按摩,有時我真的很想一走了之,讓她來照護一天看看,一天就好!我真的累了!但是,你知道,她每次回來,一兩個小時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走人,只會不斷發號施令,我真的非常非常憤怒!」

其實那集已是去年的節目,我到底說了什麼話能如此安慰她,我已不大記得。

鄰居說:

「你在節目中說,如果不是主要照護者,是偶而回來的次要照護者,甚至根本是極少回家看長輩的兄弟姊妹,回家時,縱有覺得看不順眼的地方,也一定要忍住批判,因為,沒有親身貼近照護老人家,絕對不知道日常照護上的眉眉角角,無從想像其中的困難與挫折。」

「當你說到這段話:『請給主要照護者同理,而且是很多很多倍的同理』時,我所有的委屈感全部湧出來,立刻飆淚,我真的很謝謝你安慰到我,我想,一定有很多跟我一樣處境的人都得到安慰。因為二十四小時不離身的陪伴照護,真的太辛苦了!,」

「當我們放下一切,願意幫兄弟姊妹承擔這個重擔時,真的,沒有掌聲,我可以走下去,但是,沒有肯定,只有不斷的責難,我真的挺不過啊!」

我自己的老媽失智多年,進出加護病房七八次,已經累積了七張病危通知,有好幾次都發生在三更半夜,多虧我的二姊及姊夫不眠不休,承擔了這最前線的責任,幫我擋下風風雨雨。

前一陣子我二姊因為照護老媽整個人爆瘦了十公斤,每次在醫院看到她憔悴的神色、凹陷的雙頰、細瘦的雙腿、乾枯的手指,我都心如刀割,對她的心疼絕不亞於對老媽。

她總是無奈但又堅定的安慰姊姊妹妹們:「姊妹一條心,我就能撐下去!」

照護老媽這件事,我一直只扮演「次要照護者」,每週只抽空一天回去陪伴老媽,順道看看姊姊,甚至期盼姊姊姊夫能出去散散心,轉移一下焦點。

對於二姊願意承擔這一切,我只有無盡的感激,怎忍心苛責?

學習「理解主要照護者」

每個人都有情緒、都有極限,照護老人家本來就不可能事事完美、面面俱到,只要問問自己:「如果我天天守著老媽,睜開眼、閉上眼,都躲不掉照護老人家的大小繁瑣之事,我會變得如何?」我就知道該怎麼對待辛苦的姊姊了!

鄰居說:「現在我姊姊回家,我就立刻出去,因為我深怕滿肚子的委屈一不小心爆發出來不可收拾。」

盡心盡力如此,還要顧全大局,吞忍退讓、以和為貴,要是我,真的,做不到啊!一個日暮西山、絕無逆轉可能的老人家,失去正常吃喝拉撒的能力、又受病苦折騰而刁鑽苛刻,

如果你家也有難照顧的老人家,如果你也不是主要照護者,甚至很可能因為工作忙碌或距離遙遠,兩三個月難得回家一趟,

真的,你最需要學習的,絕對不是「如何照護病苦老人」,因為,你回家沾一下醬油,可能根本碰不上照護上的日常困難,有時還可能因主觀的判斷而曲解了照護者表象的照護方式。

你最需要的,是學習「理解主要照護者」!

可以的話,給予肯定、給予支持、尊重、表達謝意。

如果能夠親自挽起衣袖,擔任半天甚或一天的替手,那更加實在!

一方面,這樣才可能真正地和自己的老父老母近距離相處、理解他們的生理是如何衰敗退化,而非全憑主觀判斷來評價照護者;另一方面,如此做才可能紓解你手足的壓力,讓他們真的能稍微喘息。

請給主要照護者:

•更多的同理

•駐足傾聽

•理解他的難處與極限

•不要處處挑剔

•不要事事計較

•請理解其情緒週期

•約時間一起聚餐談心

•請抽出時間固定代班

•主動關注經濟上的需要

更多未來Family文章>> 面對孩子,我們都忍不住變成千手觀音,大人的佛心,可能只換來孩子的依賴和不負責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