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透視】《綠色牢籠》7年攝製 黃胤毓揭台礦工移民黑歷史

影片描述八重山西表島綠色叢林間昔日礦坑生活,以奇幻手法再現山野間坑夫幽靈傳聞。(希望行銷提供)
影片描述八重山西表島綠色叢林間昔日礦坑生活,以奇幻手法再現山野間坑夫幽靈傳聞。(希望行銷提供)

離台灣僅200公里的沖繩西表島上,隱藏一段日治時期台灣礦工血淚。導演黃胤毓透過當地台灣移民橋間阿嬤的敘述,加上橫跨台日的田調、踏查與史料搜集,以紀錄片《綠色牢籠》梳理這段遺落的歷史。

該片在柏林影展、瑞士真實影展等國際紀錄片提案中受矚目,並集結台灣、日本、法國的資源,耗時7年完成,日前在日本上映,也引發許多迴響。

當時年近90歲的橋間阿嬤獨守島上的老家,全片透過她的生平故事帶出西表炭礦的黑暗歷史。(希望行銷提供)
當時年近90歲的橋間阿嬤獨守島上的老家,全片透過她的生平故事帶出西表炭礦的黑暗歷史。(希望行銷提供)

 

2013年夏天,在日本東京留學的黃胤毓想找紀錄片題材,因聽說二戰前有許多台灣人移民沖繩,於是前往當地1個月,走訪各島。原先只是粗淺、廣泛的認識,後來開啟1年的田野調查,訪問近150人,再逐漸聚焦於沖繩八重山群島的台灣移民,擬出紀錄片「狂山之海三部曲」的攝製計畫。

「狂山之海三部曲」在2016年推出第一部《海的彼端》,描述80年來八重山務農台灣移民的滄桑與家族凝聚力。第二部《綠色牢籠》,則以10歲來到八重山西表島的橋間阿嬤為主軸,帶出當地炭礦的黑暗歷史。

大正時期沖繩八重山西表礦坑,聚集許多來自各方開採炭礦的工人與家屬。(翻攝自www.zeczec.com,琉球大學附屬圖書館提供)
大正時期沖繩八重山西表礦坑,聚集許多來自各方開採炭礦的工人與家屬。(翻攝自www.zeczec.com,琉球大學附屬圖書館提供)

 

黃胤毓表示,田調初期接觸到的八重山台灣移民,7成左右都與鳳梨、務農有關,礦工很少,相較之下,礦坑是另一世界,吸引他繼續探索,找到童年隨養父楊添福赴西表島的橋間阿嬤。楊添福曾是招募台灣礦工赴西表島的小型承包商兼工頭,橋間阿嬤早年記憶也成為見證。

當時88歲的橋間阿嬤獨居西表島一隅,看到台灣人來很開心,黃胤毓與攝影師中谷駿吾開始一次次的訪問拍攝。「與阿嬤的關係,分不同階段。2014年先互相認識,知道她的家族經歷、生命故事。隔年彼此更熟,一樣的事情,她不再是解釋,而會勾出更多情緒。」

《海的彼端》以前往日本八重山務農墾荒的第一代台灣移民為主軸。(木林電影提供)
《海的彼端》以前往日本八重山務農墾荒的第一代台灣移民為主軸。(木林電影提供)

 

那2、3年間,拍到阿嬤真實的生活與濃重的回憶,還有忽然到島上長住的年輕美國房客。訪問看似順利,不久就遇到瓶頸。雖然阿嬤願意講,但談到礦坑就像有道牆、進不去,黃胤毓也隱約知道楊添福當時的角色並不單純。

由於訪問卡關,黃胤毓轉從其他管道著手,邀台灣礦坑專家張偉郎與兩位日籍台大博士生組歷史小組,以沖繩資深文史工作者三木健的著作、資料為基礎,分頭訪察、探勘、蒐集文獻,定期聚會討論,多次進入西表島與台灣北部隱於荒煙蔓草的礦坑廢墟踏查,希望找出兩地間從礦業發展、人力資源乃至親族地緣等可能的關聯。「更多資訊紛紛浮現後,再用這些問阿嬤,有時就會喚醒她的記憶,說出重要的內容。」

除了訪談與記錄,還以拍攝電影的手法動員演員、美術等二十多人的劇組,重現西表島礦坑工作場景。(希望行銷提供)
除了訪談與記錄,還以拍攝電影的手法動員演員、美術等二十多人的劇組,重現西表島礦坑工作場景。(希望行銷提供)

 

為進一步觸及真實,2019年黃胤毓展開歷史實景的拍攝,不僅在北台灣、西表島、石垣島取景,也動員演員、美術、陳設、造型和道具等20多人的劇組,重現昔日礦坑、礦工生活,以及山野間奔逃的幽靈。

法國剪接師加入後,以更直接的女性視角觸碰全片核心,建立父女情結的主線。

約6年的拍攝、訪談與資料彙整,累積大量素材,黃胤毓與何孟學先共同剪出初剪版,經由討論後,法國剪接師Valérie Pico再加入,「她從邏輯思考,大刀闊斧刪減,以更直接的女性視角觸碰全片核心:關於阿嬤的自疑自憐、內心糾葛,建立『父女情結』的主線。」片中將阿嬤的訪談與1976年三木健訪問楊添福的錄音,交叉剪接,宛若穿越時空的對話與辯證,過往隱然成形。

導演黃胤毓在攝製過程中親自踏查北台灣、西表島等地的礦坑廢墟,尋找雙方之間可能的關聯。(希望行銷提供)
導演黃胤毓在攝製過程中親自踏查北台灣、西表島等地的礦坑廢墟,尋找雙方之間可能的關聯。(希望行銷提供)

 

身兼導演與製片的黃胤毓,經由跨國合製、國際影展提案、工作站活動等,開發更多資源投入紀錄片攝製。在2014年,只有以「八重山的台灣移民」為題材的「狂山之海」初步企劃時,黃胤毓就陸續參加CCDF(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Tokyo Docs(東京紀錄片提案大會),還入選柏林影展「紀錄片工作站」新銳營。

在柏林影展工作坊期間,黃胤毓在導師建議下,釐清原本籠統的「狂山之海」企劃概念,明確定出不同方向的3部影片,隨後以《綠色牢籠》做為第二部片的名稱。所謂「綠色牢籠」是三木健書中對西表礦坑悲慘歷史的總結,同時影射阿嬤守著老屋、以及人生回憶的牢籠。

橋間阿嬤的養父楊添福曾是招募台灣礦工赴西表島的小型承包商兼工頭。(翻攝自www.zeczec.com,井上修提供)
橋間阿嬤的養父楊添福曾是招募台灣礦工赴西表島的小型承包商兼工頭。(翻攝自www.zeczec.com,井上修提供)

 

該片於2015年、2019年兩度入選瑞士真實影展,備受鼓勵與肯定。第一次在國際提案單元拿到首獎,獲日內瓦藝術大學的HEAD – Genève Studio免費提供調光與DCP等影片後期製作流程;第二次在接近完工階段參加「work in progress」單元提案,也收到許多修正意見。

台灣、日本與法國合製的《綠色牢籠》攝製費約新台幣800萬元,黃胤毓透露,「資金組成大概是台灣與日本各4成、法國2成,全片實景重現花費最大,約200萬元,其他人事成本則難以估算。」至於經費來源,除私人投資,還有台灣國藝會補助150萬元;日本文化廳的製作補助500萬日元(約新台幣130萬元)、無障礙補助(製作聽障字幕和口述影像)200萬日元(約新台幣51萬元);法國CNC(國家電影與動畫中心)的小額補助。

《綠色牢籠》專書日文版在日本推出引起話題,更一度登上日本亞馬遜日本史榜冠軍。(翻攝自日本亞馬遜網站)
《綠色牢籠》專書日文版在日本推出引起話題,更一度登上日本亞馬遜日本史榜冠軍。(翻攝自日本亞馬遜網站)

 

日前《綠色牢籠》紀錄片與專書日文版在日本推出,隨即引起話題,該書更一度登上日本亞馬遜日本史榜冠軍。黃胤毓受寵若驚之餘,也看到日本人對台灣、沖繩議題的關注,尤其涉及族群與殖民歷史,牽動敏感的政治神經。

黃胤毓認為台灣紀錄片要開拓跨國合作,簡化故事背景、找出普世價值是首要條件。

對於台灣紀錄片如何開拓跨國合作,黃胤毓以攝製《海的彼端》《綠色牢籠》的經驗指出,簡化複雜的故事背景、找出普世的價值是首要條件。有時創作者會陷入企圖解釋歷史的迷思,但好的紀錄片其實是提供一個入口,讓觀眾觀賞後主動尋找更多資訊,「當影片核心確立,就沒有解釋的包袱。」

旅居日本的黃胤毓身兼導演與製片,透過參與國際影展紀錄片提案活動梳理作品方向、找到各種資源。
旅居日本的黃胤毓身兼導演與製片,透過參與國際影展紀錄片提案活動梳理作品方向、找到各種資源。

 

記錄失落悲歌 黃胤毓1988年生於台灣台東學歷: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畢業、日本東京造形大學研究所電影專攻碩士重要經歷:2021年 《綠色牢籠》入選大阪亞洲電影節「獨立論壇」單元
2019年 入選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新銳製片人2020」
2016年 《海的彼端》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獲日本新藤兼人賞「製片賞」
2015年 「狂山之海」企劃案入選柏林影展新銳營「紀錄片工作站」、《綠色牢籠》獲瑞士真實影展國際提案單元首獎
2013年 《夜晚的溫度》入圍瑞士真實影展競賽單元、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全文】《火神的眼淚》重現火場驚險 議題結合人性探救災困境
父親超市遭歹徒槍殺身亡 30年後兒子拍片找真相
「坎城的女兒」盛讚台灣導演 「影像俳句」詩意絢爛

更多影劇新聞
楊穎自介「Angelababy」!洛基傻眼 原意超低俗…網崩潰
王思佳遭酸「妝濃像陳美鳳」 曬網友私訊嗆:長得像你才可怕
愛莉莎莎怨「毒窟萬華」 網怒:快搬走
直播到一半「口吐鮮血」 20歲女星證實「罹患惡性肉瘤」
何孟遠告別全明星 喊話紅隊:對不起

今日娛樂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