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環境脆弱、記者無獨立性 無國界記者:台灣總統參選人應認真思考改善方法

當全球面臨「假新聞」肆虐所擾,2020年將舉行總統大選的台灣,更應有遏止不實資訊的具體措施,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接受《風傳媒》訪問稱,台灣擁有很大的新聞自由,但問題是媒體環境沒有提升,「如果不實資訊很容易侵入流竄,代表媒體環境相當脆弱」,強調新聞自由是民主根基,提醒任何有意競選總統的人士,都應認真思考此問題。

新聞自由是民主根基 別順了中國的意

「言論自由是指可以暢所欲言,包括像是出現新納粹言論,而新聞自由是資訊自由,即大眾能獲得準確、真實、獨立的資訊」,艾瑋昂(Cédric Alviani)表示,「若無有水準的媒體和資訊自由,就不會有民主,也不能捍衛人權,因為無從了解相關議題」,而他也直言,眾所皆知「假新聞」和仇恨言論對台灣民主造成威脅,台灣要謹慎應對,提出具體的法治規範。

艾瑋昂提到2018年中國東南衛視記者葉青林申請駐台採訪遭拒的案例,提醒台灣避免落入維繫民主和走向中國壓迫手法的空隙,因為拒絕記者入境這種方式只會沒完沒了,更直言台灣若像中國一樣拒絕、驅逐外籍新聞工作者,「那就是順了中國的意」。此外,艾瑋昂強調,政府和社群平台沒有權力決定內容是否為不實資訊,而台灣政治人物關注打擊「假新聞」,卻忽略提升媒體環境的責任。

文化部公共媒體法記者會。(圖片來源:胡元輝臉書)
文化部公共媒體法記者會。(圖片來源:胡元輝臉書)

文化部公共媒體法記者會。(圖片來源:胡元輝臉書)

媒體環境無進步 公共媒體缺資源

「過去6來,台灣新聞自由度位居亞洲第1」,艾瑋昂表示,「但之後媒體環境毫無提升,之前最進步的舉措是成立公視」。公視(PTS)是台灣的公共媒體,即由政府編列預算和民間募資營運,以播報公眾利益內容為主的媒體,而公視是在1998年正式開播。艾瑋昂說,公共媒體肩負提升媒體水平的責任,但台灣公視卻沒有獲得足夠資源。

無國界記者(RSF)《2019新聞自由指數》報告指出,儘管政治干預的行為在台灣媒體相當罕見,也難被容忍,但新聞工作者面臨環境惡化的困境,主要是腥羶色和利益導向的思維,讓台灣媒體環境變得極端分化,而中國正利用此弱點,對台灣媒體經營者施壓,「且這些經營者往往在大陸有商業利益,北京還涉嫌策劃在網路放送不實資訊」。

提升環境、媒體品質 想選總統就該嚴肅看待

報告亦稱,蔡英文政府說想繼續發展台灣的新聞自由,卻不見政府採取更具體的措施,提升記者編採獨立、鼓勵媒體促進公共辯論的品質。艾瑋昂表示,台灣的新聞工作者獨立性未受到保障,「記者寫好的稿子被編輯和媒體高層修改標題或內容,卻不能說什麼,毫無編輯自由權利」,並稱媒體巨獸把持壟斷,也是台灣媒體環境沒有進步的原因。

艾瑋昂稱,台灣不斷有新的企業出現,卻沒有很多新的媒體出現,「新的媒體不能只有1、2家,而是要更多,讓台灣媒體環境蓬勃發展......只要提升媒體環境,就能抵抗『假新聞』病毒的入侵」。艾瑋昂也說,隨著台灣2020年舉行總統大選,呼籲所有參選人都要認真思考此議題,並對改善媒體環境提出具體的完整計畫,「而且要落實,因為重要的是成效結果」。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中國黑手打壓香港新聞自由 無國界記者:台灣應成為華人社會表率
相關報導》 2019新聞自由指數》台灣把亞洲第1讓給南韓 中國監控媒體加劇退至全球倒數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