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老化減餐 外食族大降 8成民眾在家吃飯

對於一個有肥胖問題的國家來說,研究公司NDP的調查指出,美國人吃得量變少了,從嬰兒潮到千禧世代的外食族也大幅下降,這與人口老化、餐費上漲和人們懶得梳妝出門息息相關。

NDP餐飲全國分析師波塔拉丁(David Portalatin)指出,「若以人均基準計算,今日美國消費者每年外出用餐1473次,比2008年的1532次減少3.8%」,但這並不表示人們攝取的卡路里變少。

波塔拉丁說,人們用餐次數減少與人口老化相關,嬰兒潮世代已進入減少攝取食物的年紀,拉低了全國平均;他說:「從中年到50多歲,有著以生命階段為導向的食物攝取行為模式。」

千禧世代雖然正經歷食物攝取量較大的階段,仍無法補足嬰兒潮世代的下跌量。

營養與飲食協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Dietetics)發言人與營養師勞莉.萊特(Lauri Wright)說:「人們到了60、70歲,熱量及精神需求會比年輕時要少。」

她解釋,人們到了這個年紀的運動量也下降,心理因素影響食慾,憂鬱、喪親、孤單等都會讓人吃得較少;老人的味覺和嗅覺較遲鈍,降低進食的愉悅感。

德拉瓦大學的人類發展與家庭科學助理教授愛莉森.卡爾平(Allison Karpyn)說,研究顯示,60到65歲的人的食安問題最嚴重,其中860萬名老年人沒有安全的食物可吃,其中又以窮人、西語裔或非裔、離婚人士更可能面臨此狀況。

此外,NDP數據顯示,高達80%的人們選擇在家吃飯,比十年前的75%還高;餐費是一大要素,餐點價格逐年成長2.2%,比自己買來煮的成本增長還快。

聖約瑟夫學院(St. Joseph’s College)食物行銷教授喬治(Richard George)解釋人們不想外食的原因,他說「如果你要上館子,必須梳妝打扮、帶孩子上車,吃完飯後還得打賞小費;難怪人們常說,我只想在家吃飯。」

喬治說,這也是快餐店普遍比餐廳成長高五倍的原因。

波塔拉丁表示,在家吃飯的習慣是跨世代的改變,「21%的65歲以上人們不再外食」,但相同比率的千禧世代說他們將常上館子;千禧世代每年平均上241次餐廳,十年前的數據是257次。

喬治說,人們較少上餐廳,但「煮飯」習慣也逐漸改變,愈來愈多的人買現成的熟肉回來拌馬鈴薯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