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切除手術,電刀、冷刀如何選擇?

「非經期異常出血」的警訊! 許多女性都曾經歷過非經期的不正常出血,可能是月經提早或延後、經血量多,甚至停經後仍有出血的狀況,雖然不一定會造成身體不適,但這都是一些常見婦科疾病的警訊,例如子宮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要確認是何種原因造成異常出血,就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為什麼會有子宮息肉? 上述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子宮息肉」,發生率高達20%。而子宮息肉其實是子宮內膜長出來的。然而子宮息肉的數量、大小皆因人而異,可能只長一個,也可能長數個;從小到不足半公分,至大到數公分都有,且沒有年齡上的差異,即便停經後仍有可能發生。

 

子宮息肉的好發族群 1.30~60歲女性,以40~50歲發生率最高

2.具子宮息肉病史

3.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

4.子宮內膜炎患者

5.長期接受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者。

6.肥胖女性,BMI>30、內分泌不平衡者

 

子宮息肉的症狀與檢查 子宮息肉通常沒有症狀,或是症狀不明顯,且多為良性(惡性機率大約1-3%),因此不容易發現。很多時候沒有透過檢查,並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子宮息肉,但仍有些人會出現以下症狀:

 

1.陰道不正常出血,或分泌物增加

2.非經期出血,在兩次月經之間出血

3.月經時間延長

4.停經或行房後出血

5.反覆流產或不孕

 

一般婦產科會做的檢查就是「超音波」,可以診斷出息肉的位置與大小。若超音波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或看不清楚子宮的長相,醫師就會進一步安排「子宮鏡」檢查。以確認過子宮內是否有不該存在的東西後,就要決定去留;雖然子宮息肉大多屬良性,若無特別症狀,一般來說定期觀察即可,不需要做多餘的處置。但若是息肉造成不正常出血、反覆流產、不孕…等狀況,則建議考慮手術切除。

 

子宮息肉的手術治療選擇 過去常用的手術方式是「子宮內膜刮搔術」,但受限於器具,無法看到子宮腔內的狀況,因此手術是將子宮內膜全部刮過一遍,有可能在刮除過程中,刮傷子宮內膜而造成沾黏,或是沒有確實刮除息肉。

 

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出「子宮鏡息肉切除手術」,又可區分為傳統的「電刀」及新式的「冷刀」兩種,兩者皆可清楚看到子宮內部,差別在於:

 

傳統電刀是用電燒,以通電產生高溫,來燒灼、切除息肉,其需負擔的風險是,因熱效應傷及附近組織,或造成術後子宮腔沾黏,恐影響受孕能力。雖然沾黏機率不算高。但對於想懷孕,或有不孕狀況的婦女而言,子宮內膜要盡量避免受傷害的可能性!

 

而冷刀則採用隱藏式的刀頭,透過高速物理性絞碎息肉、同時將其吸出,過程中不會產生高溫產生熱效應,對內膜傷害低!術後發生子宮腔沾黏機率也大幅降低!同時相較電刀在手術時需多次進出子宮,冷刀僅需單次進出,大幅縮短手術時間,也降低麻醉風險,術後復原也更加迅速!

 

此外,不論是電刀或冷刀,在手術時會灌入介質將子宮撐起,以便看清楚子宮腔內部狀況。若是採單極電刀手術,會使用蒸餾水作為介質,約有1%的機率,可能導致水中毒;而冷刀是使用生理食鹽水為介質,則不會有水中毒的風險。不過冷刀的器材需自費,不像電刀是由健保給付,價格相對不親民!

 

子宮息肉切除後,還會復發嗎? 子宮息肉切除後,一般會在3-4個月後安排子宮鏡檢查,來確認子宮腔內狀況、是否切除乾淨。而子宮息肉復發與否,與數量的相關性最高,若患者原先便有多顆息肉,術後復發的比例相對較高!

 

因子宮息肉大多是雌激素刺激產生而成,如患者本身是多發性息肉患者(多顆息肉),很可能屬於雌激素接收較為敏感的體質便容易復發,術後應避免大量的雌激素刺激。

 

結語

不論是使用何種手術方式,都需要與醫師仔細、充分討論,才能根據自身狀況,做出適合的選擇!術後也要配合醫囑,以有效降低復發率唷!

原文連結
全文轉載自問8
問8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