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光環不再?金控股今年慘遭外資倒貨 這13檔是重災區

金融股一向是熱門的存股標的,但今年以來金融股面臨低利的逆風環境,又受到外資賣壓衝擊,被不少法人看壞後市。 (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金融股是很多菜籃族或是上班族、退休族喜愛的「存股」投資標之一,但今年受到全球央行接力降息影響之下,銀行利差下滑衝擊整體金融業的獲利能力,金融股更是慘遭外資大戶倒貨,像是中信金今年以來已遭到外資賣超逾百萬張、元大金也同樣被賣超90餘萬張。讓不少持有的投資人想問:「金融股今年怎麼了?」

外資今年賣超14檔金控,大賣中信金逾百萬張

金融股主要細分為金控、銀行、證券、保險4大類別,其中又以金融、銀行股最受到投資人關注。但近期外資對金融股的態度就是賣多買少,光從上周外資買超前20名排行榜中竟然沒有一檔金融股入榜就可以見到端倪,反倒是賣超卻毫不手軟。

攤開外資近一周的賣超統計表(截至9月4日為止),外資賣超前20名的上市公司當中,光是金融股就多達13家,其中金融股又以中信金被賣超7.8萬張最多,其次是兆豐金賣超4.8萬張、新光金賣超4.1萬張、台企銀賣超3.9萬張、元大金賣超3.8萬張,其餘依序則是第一金、華南金、玉山金、永豐金、開發金、合庫金、彰銀以及中壽。

若拉長時間來看,根據《信傳媒》進一步彙整,今年以來外資對於國內15家金控股的買賣超情況,發現除了日盛金之外,其餘14家金控的外資持股比重,今年皆比去年底的水位來的低。

累計今年以來外資對金控股的買賣超情況,其中,外資大賣中信金達113萬張最多,其次是賣超元大金91萬張、賣超兆豐金65萬張、賣超永豐金56萬張、賣超開發金50萬張,另外,第一金、國泰金也分別遭調節超過36萬張及32萬張,僅有日盛金的外資持股比重呈現微幅增加、累計外資買超張數為1萬餘張。

獲利萎縮,未來幾年配息不再像往年誘人

根據金管會統計,本國銀行今年上半年國銀稅前盈餘僅1644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4.7%,其中,一向最賺錢的海外分行,今年上半年也僅貢獻了252.3億元的獲利,比去年同期衰退34%。

一向是熱門存股標的的金融股,今年不但面臨超低利率的逆風環境,又受到外資賣壓衝擊,被不少法人看壞後市,投資專家也紛紛示警應該採取謹慎保守操作。

倫元投顧總經理錢冠州則分析,全球掀起降息風,不管是銀行或壽險業,其利差空間皆遭到壓縮,獲利情況趨向往下,加上美國聯準會也看待低利率環境,不輕易升息,保守預期在2022年之前都會維持現階段的低利率,外資的態度自然也開始偏向保守,「我覺得這個趨勢(外資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錢冠州也對於未來金融業的股價表現抱持保守看待,「起碼這一兩年可預期到的是,未來獲利是往下掉的趨勢,配息情況也不會這麼好,加上外資賣超,因此股價面也將面臨較大的壓力。」換句話說,投資人未來要寄望金融股拿出高配息,恐怕可能性將大大降低了。

金融業未來面臨兩大不確定性風險

那麼現階段金融股還是值得投資嗎?

啟發投顧副總李永年則表示,存股的概念基本上是指「至少以10年為一個單位」的長期投資,若是以長期的角度來看,金融股應當還是能考慮作為存股的標的,「因為至少在台灣銀行不會倒,加上金控股畢竟不是單一銀行,還有保險證券等業務,也算是穩定的產業。」

但若是3~5年的短中長期投資來看,由於接下來金融業仍會面臨經營上的風險,空手者除非是逢低承接,否則不必急著現階段進場,李永年指出,「畢竟加權指數目前仍在高點,對於布局金融股來說,並非有利。」

李永年認為,至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有確定的解決方案出來之前,外資應該還是會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

他也提醒,金融業未來面臨兩大風險不確定性,一是這波疫情究竟何時結束無人知曉,勢必衝擊經濟景氣,倘若經濟景氣持續無法提振,中小企業恐怕難以熬過疫情打擊,銀行業可能得被迫吞下大筆呆帳。

第二最擔憂的是,這次疫情爆發初期,全世界央行大量印製鈔票幾近失控,但印了這麼多鈔票之後總有一天要回收。李永年舉例,過去聯準會為了因應2000年網路泡沫化也同樣採取連續降息,導致資金氾濫、借貸成本大幅降低,造成房價不斷飆漲,形成次級房貸,直到隨後聯準會升息,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現在擔心的是歷史重演,尤其這一次全球央行所釋出的資金規模又是比2000年那時多出數倍。」儘管近期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釋出將對通貨膨脹目標採取「平均」方式計算,不會輕易升息,但李永年認為,現階段是走在刀尖上,投資人必須時刻謹惕。

更多信傳媒報導
監察院掀警調高層涉石木欽案 高市警局長劉柏良、警政委員周幼偉都遭點名
中芯國際愛用國貨 年底測試40奈米中國晶片設備 降低對美國倚賴
獨家》藍營國際部升格首創公開「黨主席內參」還怒嗆共軍「別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