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視角看離婚!父母失和分開比較好嗎?

《半離婚》(Semi-divorced)和《中場換人》(Ref! Replacement!),兩部紀錄片以孩子的不同視角,呈現「父母離婚」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半離婚》中的小女孩父母離婚後,兩人關係依舊友好,甚至還會一起出遊度假;對此感到不解的她,最終得出離婚或許有很多種,她的父母是屬於「半離婚」的結論。而《中場換人》中的小男孩則是在對父母分開後內心陷入了一團亂,不確定自己的感受與定位。究竟離婚還是不離婚對孩子比較好,或許視情況而定,但不變的準則是,必須充分和孩子好好溝通,尊重他們的情緒與感受,並讓他們知道對父母的愛並沒有因此減少。

畫面提供/ 公視主題之夜SHOW
畫面提供/ 公視主題之夜SHOW

紀錄片《中場換人》:「為什麼我要守球門,太荒謬了 我沒守過球門。」

父母離異對小男孩丹來說,就彷彿突然從中場球員被換到守門員的位置一樣,令他不知所措。他的父母在三年前決定分開。

紀錄片《中場換人》:「當你聽說父母要離婚,當時怎麼了?」

紀錄片《中場換人》:「突然間,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紀錄片《中場換人》:「爸爸媽媽永遠不會再在一起了。」

生活中唯一沒變的是和姊姊的好感情以及對足球的熱愛,其他都有了大轉變。現在每隔周就要輪流到媽媽家或爸爸家住,適應兩個家庭生活。

紀錄片《中場換人》:「嗨,你好嗎?」

紀錄片《中場換人》:「抱他一下。」

紀錄片《中場換人》:「你呢?」

紀錄片《中場換人》:「我也很好。」

丹雖然表面看似平靜,但其實內心波濤洶湧。他有一盒問題小卡,是心情低落的時候,與爸爸互動的方式。

紀錄片《中場換人》:「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紀錄片《中場換人》:「讓你們重新在一起,但這不會發生。」

紀錄片《中場換人》:「對。」

同樣是離婚,勒雯的情況卻不太一樣。她的爸媽決定分開後,雖然沒有住在一起,但還是時常見面,會一起吃飯,一起去度假,處於一種「半離婚」狀態,和她朋友的情況完全不同。

紀錄片《半離婚》:「你媽帶你來,你爸來接你。」

紀錄片《半離婚》:「對。」

紀錄片《半離婚》:「所以他們根本不會看到對方。」

紀錄片《半離婚》:「但還是會。」

紀錄片《半離婚》:「是喔,只是很少,很難見到面。」

感到困惑的勒雯,決定打破砂鍋問到底,結果發現她的爸爸媽媽也時常搞不清楚他們的關係到底算什麼。

紀錄片《半離婚》:「有時當我們一起度假時,感覺好像我們又重新在一起了,對我來說是這樣,還是從前的習慣,從前的生活方式。」

紀錄片《半離婚》:「只是沒有吵架了,沒有吵架了。」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選播的兩部紀錄短片《中場換人》和《半離婚》,兩部導演皆以孩子的視角,去呈現小小孩如何看待父母離婚一事,以及對他們生活產生的變化。

映後論壇《為了孩子,我們離婚好不好?》/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其實小孩在爸爸、媽媽的婚姻裡面,其實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在找答案跟找自己的位置。」

不過究竟離婚還是不離婚對孩子比較好,《公視主題之夜SHOW》映後論壇,邀請專家和兩對走過離婚的親子代表一同探討。

映後論壇《為了孩子,我們離婚好不好?》/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到底離婚對於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負向的影響,就發現那批離婚的孩子,在父母離婚之後幾年,他們的情緒變化是往正向的發展,但是在父母關係不好,但是繼續維持著婚姻的這群孩子,他們的焦慮度是比較高的。」

根據台灣社會學刊2014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孩子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婚姻品質高度相關,而父母感情不佳對親子關係也會有不良影響。

映後論壇《為了孩子,我們離婚好不好?》/與談人 蘇昺豪:「我覺得離婚之後,我跟爸爸的關係,有回到像小時候那樣子,比較親密的那種感覺。」

專家形容,離婚有點像是壓力鍋的釋放,從不好的關係走出,才能有更多心力好好照顧孩子。

映後論壇《為了孩子,我們離婚好不好?》/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在那個當下沒有一個人可以有辦法,施展自己的力氣是因為,媽媽身為妻子她也有自己的痛苦。如果媽媽有機會去處理完,自己跟自己另外一半的感受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心力,回頭去處理她跟孩子的關係。」

但好好地和孩子談「離婚」也相當重要,15歲就面臨父母離異的陳芷芃坦言,父母分開對她造成的痛苦感受並沒有隨著時間消散。

映後論壇《為了孩子,我們離婚好不好?》/與談人陳芷芃:「感受到那時候很痛苦的感受,我一樣可以可能三秒鐘馬上掉下眼淚,因為那時候的感覺是不可能忘,它是刻在心裡的。」

專家建議父母在談離婚時,不要忘記小孩也是個個體,要照顧到他們的心理感受、好好溝通,並讓他們知道就算爸爸媽媽分開了,對他們的愛並因此沒有減少。

更多 TVBS 報導
《神人之家》導演「逃家24年獲獎」 揭家庭慘況連外國人都動容
散盡家財也甘願!紀錄片揭日本追偶狂熱
《迷霧中的孩子》揭真實駭人「搶婚習俗」 台灣5影人出馬力挺
AV誤導!加拿大男性功能障礙 專家:性教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