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上學危機四伏 兒盟:用路不友善

圖說:孩子上學路途危機四伏。兒福聯盟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友善上學環境,孩子安全回家」。(photo by 楊蕓/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不只馬路如虎口,連孩子走在人行道都身處被車撞的危險。」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3日公布5到8年級學生上學環境友善狀況調查指出,有5成8的學生表示上學路途危險,1成3的學生曾有綠燈走在斑馬線上差點被撞的經驗,「除了用路環境不友善,家長也應確實監督孩子正確的用路習慣。」

統計指出,約有4成的學生走路上、下學,雖學校周圍路段有劃設人行道,但仍有4成4的學生表示「根本沒有空間可走」。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分析,由於台灣多是住商混合環境,人車爭道情形嚴重,讓原本就很狹窄的人行道,被二度壓縮,學生不得已只好繞道走馬路,大幅增加被車撞的風險。

黃韻璇表示,人行道常被停放的機車占滿,有些騎士為了貪圖方便甚至直接騎上人行道,學生在狹窄的人行道穿梭還得閃避排氣管,以免被燙傷。馬路更是危機四伏,如駕駛車速過快、不禮讓行人等,都讓孩子上學路途心驚膽顫。

擔任導護志工的瑄瑄媽媽分享執勤經驗說,許多家長也常違規,像是父母急著把孩子送進學校,貪圖方便而逆向行駛,或將機車停在學校安全接送區外,「有時候吹長哨警告或口頭勸導,還會被家長責備。」

除了用路環境不友善,兒福聯盟表示,家長、學校更應以身作則教導孩子正確的用路習慣,如騎自行車沒戴安全帽、騎車期間聽音樂或看手機等,都是危險行為。

「交通安全教育仍須加強落實。」黃韻玲表示,雖然許多學校都積極宣導交通安全,但大多僅給學生看教學影片、舉辦徵文比賽,實際到校外馬路演練只有7%,可見台灣安全教育經常淪為紙上談兵,應思考更務實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