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歐美日對中態度轉為競爭 台應擴大外交結盟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台北25日電)台灣明年將進行總統大選,學者今天在台派團體舉辦的論壇中指出,俄烏戰爭經驗加上中國擴大勢力,歐美日對中態度轉向積極競爭,台灣除強化備戰能力,更應擴大外交結盟以發展國際參與。

「民間國是建言會議」今天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舉行2天,邀請學者專家就國際情勢、國防安全、國家正常化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交流意見;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民眾黨立委張其祿等人出席。

前國防部長蔡明憲表示,近2年台派聲音逐漸變小,但中國威脅卻愈來愈大,明年總統大選將至,各黨總統及立法委員候選人應認知國安重要性;他提到,美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說,美國肩負預防衝突、做好戰鬥準備且打贏戰爭的職責,因此台灣並無時間內耗,應加速備戰。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指出,俄烏戰事顯見傳統戰爭仍可能發生,應嚇阻獨裁者企圖。美國2017年底國安戰略以對中競爭為主軸,歐洲2019年之後也逐漸採取向「對手與競爭」傾斜的定性。

賴怡忠說,過去美國期待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盼隨全球化成為維護二戰後國際建制的一份子,但此想法與可能性儼然煙消雲散。

他認為,台海問題出現「脫統獨化」現象,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利害相關者不僅是美中台,而是具有多重角色的行為者,因此擴大外交及國安組織的結盟,甚至創造新的國際平台邀請他國參與,為未來國家發展的思考方向。

至於面對中國軍事威脅,政府應如何整備,國防院國安所長沈明室表示,中國威脅新常態為無人機等共機闖入海峽中線南北缺口、匿蹤戰機部署東部戰區等,對此台灣應加強後備部隊實戰化訓練、資訊戰及認知戰部隊的擴大運用,也應在不對稱作戰及傳統作戰中取得平衡,即須先保存反擊能力,再以不對稱戰力消耗敵軍量能。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表示,台灣可從俄烏戰爭經驗中關注何種關鍵基礎設施受影響,藉此反思台灣需留意的戰備方向;他指出,演練戰災救援也是重點,平時可著手演練人民動員及民防戰力,建立系統化程序。

台灣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指出,過去國防重點僅討論軍方議題,如今則著重全民防衛形塑而成的社會韌性;撰寫民間版民防手冊「公民行動指南」主編蕭長展表示,民防教育是重要一環,以烏克蘭及立陶宛為例,將戰時避難工作納入教育課程,台灣應該參考,讓軍事教育內容多元化。(編輯:郭無患)1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