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遇刺對日本內外政局的影響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本(7)月8日在奈良市發表助選演講時遇刺身亡。噩耗傳來,舉世震驚。世界各國領袖,包括日本的美歐盟友和最近與日本關係緊張的中俄兩國,都紛紛表達哀悼之意。

安倍在2005年和2012先後兩次當選日本首相,是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雖在2020年宣布因健康原因辭職,但他卸任後仍相當活躍,其一言一行,不時出現在日本國內和國際媒體的重要版面上,故被認為是日本戰後最重要的領導人。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安倍的去世本來不應產生「人亡政息」的聯想;但安倍曾為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的領袖,目前執政的岸田文雄內閣,將如何處理安倍死後留下的「政治遺產」,仍受到外界的普遍關注。

在內政方面,影響較大的是日本政治板塊的移動。安倍的政治光環勢必在這次日本參議院的選舉中,產生最大的邊際效應。他的遇刺將使許多「悲情票」流向自民黨。根據10日晚間NHK公布的出口民調顯示,執政聯盟自民黨與公明黨可望在改選125席中,拿下69-83席,也就是在參院取得過半數席次。岸田文雄也因此成為最大的「政治受益者」,今後將有更大的活動空間,主導內閣的人事安排,進而穩固他的首相寶座。

涉及政策的部分,由於岸田聲稱安倍是他的「好朋友」,曾從他那裏得到「寶貴的建議和支持」。因此研判岸田短期內不會背離安倍路線;但在作法上,岸田的姿態會表現的較為柔軟,不似安倍那樣充滿保守與民族主義的色彩。

例如,在國防政策方面,岸田仍會擴大日本的軍費開支,加強日本的防衛能力。2015年,安倍曾推動集體自衛權,使日本能夠動員海外軍隊保衛自己和受到攻擊的盟友。但安倍意圖透過修改「和平憲法」,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努力,並未獲得成功;我認為岸田的做法將是廣納眾議,尤其是聆聽國內「和平主義者」的聲音,以消除來自多方面的阻力。

岸田可望做出調整的是日本的經濟政策。安倍在2012年上台時,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目標是通過貨幣寬鬆、財政刺激和結構性改革這「三支箭」,以脫離持續了20 年的經濟停滯,此即所謂的「安倍經濟學」。這項政策實施以來,讓日本在2012年至2018年期間,實現了一段時期的經濟增長。失業率處於最低的水平,但卻沒有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且形成嚴重貧富不均的現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的經濟成長速度持續放緩。2020年春季,日本經濟陷入2015年以來的首次衰退,安倍重振經濟的努力也面臨更大挑戰。目前因為依「安倍經濟學」的邏輯繼續印鈔發債,造成日元貶值、物價飛漲。因此專家研判,岸田今後會逐步廢除「安倍經濟學」的激進政策,改走「共同富裕」的路線,以維持社會的穩定。

與內政比較,安倍去世對日本的對外政策,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決定岸田政府外交走向的因素是:日本的經濟利益、日美關係,以及日本的國際地位。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經濟是日本生存的命脈,也是實施對外政策的主要工具;美國提供日本安全保護傘,是日本外交的「重中之重」;國際地位是日本評估外交獨立自主,能否成為「正常國家」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安倍的遇刺身亡,美國總統拜登除了表示「震驚、憤怒與深切悲痛」外,並且讚許安倍是「美日聯盟與兩國人民友誼的捍衛者」。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忠實的盟友,大力推動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等區域安全機制。岸田在外交上會持續走親美路線,並且運用「跨大西洋聯盟」,加強日本與歐盟及北約成員國的關係。

值得關注的是安倍去世對中日關係的影響。中日存在歷史問題與領土爭議,安倍在任時,曾因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和否認日本戰爭罪行,引起中共的強烈不滿。對於安倍的遇刺身亡,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表示:「安倍晉三在任期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進行了努力,作出了有益貢獻。」

事實顯示,安倍在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時,就是選定中國大陸為首次外訪的對象。安倍就任初期大力推動與中共的經貿關係。一直到2019年,中日兩國還確定習近平於2020年訪問日本,後因新冠疫情爆發,使得此一議程暫被擱置下來。

安倍在任期間的中日關係歷經幾度起伏,中美關係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變數。例如,2012年日本曾因加入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倡議的「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讓中日關係跌入冰點。川普上台後對中日「一視同仁」,推行偏向貿易保護主義的關稅政策,反使中日關係在2018年獲得突破。拜登入主白宮後以聯盟政策遏制中共,加上俄烏戰爭的影響,又為中日關係蒙上一層陰影。

對於安倍死後的中日關係走向,中國大陸有兩派不同的看法:一派認為安倍死後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抬頭,其產生的外溢效應將是採取更為強硬的對華政策;另外一派認為岸田受到安倍的牽制會更小,在政權穩固後,會貫徹自己較為溫和的理念和主張。我認為關鍵還是岸田對日本國家利益的定位,以及中美關係的變化。

論及台日關係,安倍對台一向友善,他的遇刺身亡,讓台灣朝野各界同表哀悼。尤其是,安倍在2021年9月與台灣智庫進行視訊演講時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讓蔡政府特別「有感」;但不要忘了,更重要的是接下那句:「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我認為,無論是從「感情」或「利益」的動機考量,岸田政府都會持續「友台」的政策;但研判台日關係的發展,也不能忽略美、日、中三個雙邊關係的變化。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