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陶瓷鋁合金 滬交大拚了30多年

旺報【記者李鋅銅╱綜合報導】 奈米陶瓷鋁合金從無到有,王浩偉教授描述就像「玩水玩沙子」那麼輕鬆,但實際上這種材料從研發到應用已歷經30多年,背後凝結著上海交大老、中、青五代「材料人」的心血和努力。 「大家小時候都玩水玩沙子,我的專業就是把水和沙摻在一起玩。」王浩偉所說的「水」就是用於鑄造的金屬鋁,「沙子」則是陶瓷。鋁很輕,鋁合金材料可以使手機、電腦變得更加輕薄便攜,但鋁的弱點也很明顯,就是雖然它的韌性不錯,但因為太軟,易變形、也易斷裂,到了對材料的強度和硬度要求都很高的場合就撐不下去。 上世紀90年代,大陸複合材料創始人之一的上海交大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吳人潔教授,最早提出採用「原位自生」方法在鋁合金中長出陶瓷增強體,研發鋁基複合材料。 1996年,周堯和院士在上海交大開闢「生態材料學」全新研究領域。在吳人潔教授和周堯和院士指導下,王浩偉教授帶著團隊的青年科研骨幹持續攻關,三十年磨一劍,終於研發出奈米陶瓷鋁合金。在這個團隊中,除了周堯和院士和吳人潔教授兩位20年代出生的元老,其他科研人員從40到80年代全都有。 由於奈米陶瓷鋁合金要在上千度的高溫爐裡合成,即使在炎炎夏日,團隊成員始終夜以繼日守在爐邊反覆實驗。當奈米陶瓷鋁合金第一次通過試驗,也許是因為成功後的喜悅,又或許是多年科研壓力的突然釋放,王浩偉在實驗現場突發心臟病,幸虧救護車及時趕到才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