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運亨通」的媽祖,天后之名源自一場誤會

(圖片取自pixabay)

 

媽祖,原來只是保祐漁民出海平安順利的地方神祇,卻快速升格,到了現在,已被封為天后、天上聖母,尊貴非凡,也成為台灣、福建一帶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其影響甚至遠達日本、韓國、越南等地。

 

很多人都知道媽祖俗民叫林默娘,這確有可考,大部份的學者認為林默娘出生於北宋初年,或五代末年。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是南宋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寫著「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

 

也就是說,媽祖生前是名女巫。碑上還寫到媽祖顯靈的事蹟,「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衝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幸存船員說這是媽祖在保護他們,為此,路允迪回國後請朝廷冊封,賜予媽祖廟一個寫著「順濟」的廟額。

 

從宋朝開始,媽祖的賜封就十分頻繁,稱號越來越高貴。從上述的北宋宣和五年,到南宋末的景定三年(1262)之間,150年不到,媽祖就被朝廷冊封十多次,封號由「靈惠夫人」升至「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到了元代,定都北京的元朝政府仰賴京杭大運河輸送江南糧食至北方,也就是漕運,以及海運。雖然漕運不像海運般凶險,但也不平靖。不管海運、漕運,船工多向媽祖祈求平安,而政府也為此屢次給媽祖冊封。

 

整個元朝媽祖的封號由「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升至「 護國輔聖庇民顯祐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到了明代,媽祖的冊封不那麼頻繁了,僅在明太祖、明成祖兩朝受過冊封。明太祖封媽祖為「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明成祖則因為媽祖庇護鄭和出使西洋,加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到了清代,為了籠絡福建一代的民眾對抗明鄭集團,朝廷再度重視媽祖信仰,施琅克定台灣後,清廷開啓了更加輝煌的冊封史。為了統治漢人,清廷刻意抬高兩大神祇,一個是關公,另一個就是媽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即施琅平定台灣次年,冊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到了咸豐七年(1857),媽祖的封號變得極長,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祐、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鍚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同治十一年(1872),因為媽祖封號的字數太多,清廷規定以42字為限,永不加增。

 

升格為「天后」是一場誤會

 

根據《聯合報》,《解碼台灣史》一書中提到,施琅攻下台灣後,曾奏請康熙將媽祖從「天妃」升格為「天后」,康熙當時不准,但民間竟因為施琅的奏請而盛傳媽祖已升格為天后。謠言說久了就難以否定,迫於現實,乾隆二年清廷正式確認媽祖為「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