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英國 10 年,新型冠狀病毒讓我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文化衝擊」

作者:讀者太太/英國職場放大鏡

我在英國住了 10 年,一直覺得自己非常適應英國文化,也順利融入同事全是英國人的職場,過著一天 24 小時説英文全英式生活,殊不知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防疫大作戰,讓我再次深深體會到我和英國人還是有許多根深蒂固的不同,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竟然在我定居英國 10 年、成為英國公民後再次出現。

春節前看到武漢被封城的消息,身為經歷過 SARS 的臺灣人,我的「防疫神經」馬上開啟。當時(2020年1月23日),中國官方記錄的新型冠狀病毒死亡人數在大陸境内還只有 17幾位,確診人數也才 628多人,但我無法信任這個官方數字。因為 17 年前 SARS 爆發時我不僅人在中國,還在上海的報社工作,親眼看到中共政府發給所有媒體的「報導非典相關新聞規範」,儘管已經是 2003 年的陳年舊事,但這樣的經歷,還是讓我對中國作為一個一黨專政的共產國家,其資訊的公開度與透明度感到存疑,讓我對疫情多留了一份心。

連駕駛撤僑專車的巴士司機,都沒有一位有戴上口罩

同時我也想知道,沒有經歷過 SARS 的英國人,對這個新病毒的反應是如何,於是我先問了在醫院工作的妯娌,有沒有接到需要多做防護的相關指示,沒想到她只是淡定地說:「我們都是聽 WHO,他們沒有發布任何緊急措施,所以我們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

我心想:在醫院工作算高風險吧!但如果她都這樣一派輕鬆,我也不用為她擔心。

過了幾天,傳來更多其他國家有確診案例的消息,其中病例最多的就是日本、韓國,於是我提醒當時即將要去日本出差的兩位英國同事,如果搭飛機、搭地鐵或去人多的地方時,最好戴一下口罩保護自己,而且記得要勤洗手,因為即使日本不像中國有那麼嚴重的疫情,每天也是不斷有確診人數在增加。

第一次和他們提這件事,他們以為我在開玩笑,還問我是不是看太多專門報道聳動新聞的八卦小報,才這麼緊張兮兮,直到我給他們看了幾則有公信力的新聞,分享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速度有多快後,他們才意識到事情比他們想像的嚴重。

隔天,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宣布停飛所有直飛中國的航班,平常專門幫我們訂國際機票的辦公室經理把旅行社發出的提醒轉發給我們,同事們終於同意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擔心歸擔心,英國人的防疫觀念和我們亞洲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譬如戴口罩這件事,在歐洲人的眼中,是一件非常不普遍的事,因為他們覺得,口罩是給病入膏肓的人戴的,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很容易引人注目,和目前在臺灣不戴口罩出門才會引人注目的情況剛好相反。

除了民眾普遍沒有戴口罩的習慣,英國政府所推廣的衛教宣導短片中,也不主張民眾戴口罩,而是宣導以打噴嚏或咳嗽時遮住口鼻,以及常洗手作為主要的防疫方法。因為英國醫療體系公認,戴口罩的防疫效果有限,不能阻絕病毒透過眼睛傳染的可能性,而且如果沒有勤換口罩,反而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英國人不喜歡戴口罩的最經典例子,應該算是上個月(2020 年 1 月)31 日英國政府把滯留在武漢的英國公民以専機接回,卻被媒體報導,駕駛撤僑專車的巴士司機沒有一位有戴上口罩。

媒體詢問巴士公司,巴士公司直接把球踢給政府,而政府的理由是:「高危險的僑民自己都戴了口罩,我們健康人不用戴就被保護到了。」乍聽之下或許有道理,但請看一旁包得嚴實的醫護人員,人家不也是健康人嗎?怎麼包得像肉粽一樣?

還好在輿論的壓力下,英格蘭公共健康協會(Public Health England)最後才表示,所有司機都會在家自我隔離 14 天,以保護其他「健康人」的安全,而所有載過這批僑民的巴士,也會進行軍事級的消毒,以確保以後搭載其他乘客不會造成疑慮。

「勇敢」的人還不只司機伯伯,媒體還發現第一批 83 位從武漢撤回的公民──從専機落地,就得到工作人員熱情的「握手」歡迎,而且是沒有戴手套的「裸握」,而且注意看,其中一位工作人員也是連口罩都沒戴,不知道該說他們是勇氣可嘉,還是真的太不想戴口罩了。

反觀在差不多時間點把本國僑民接回國的其他國家,如日本,除了派出 20 台救護車在機場嚴正以待,所有工作人員也是包緊緊口罩戴牢牢;韓國更是派了消毒車來回撒消毒水好幾次,除了幫撤僑專車開路時撒一遍,專車走完也不忘再補撒一次,確保這條路上的病毒都死光光。如此大陣仗「迎接」僑民的做法,對照之下除了能充分顯示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或許也能歸結於英國人畢竟沒有經過 SARS 的「薰陶」,對這類病毒的危機意識還是比較低,許多英國人甚至覺得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是大同小異的。

為何受感染者不介意被媒體曝光?


英國和全世界各個國家一樣,對受感染者秉持不透露個資的原則,從 1 月 31 日英國出現第一、第二名確診病例,只透露他們是來英國旅遊的中國人,以及目前在哪間醫院治療。直到 2 月初出現一位「超級傳播者」,一開始也是只透露他所在的城市是布萊頓(Brighton)。英國小報《太陽報》為了解釋這位仁兄如何把他從新加坡帶回來的「禮物」,一路「分送」給他的親朋好友,特別製作了一張地圖,鉅細彌遺地說明他的病毒散佈史。從圖中可以看出,他在 1 月 24 號參加完研討會後,直接從新加坡飛到法國的滑雪度假村和朋友會合,在那裡待了 4 天後,1 月 28 日再搭廉航 EasyJet 從日內瓦飛回英國,結果在 2 月 2 號發病,2 月 6 號確診。

圖/網路共享資源
圖/網路共享資源

他一被確診後,和他有接觸史的其他患者紛紛在法國、西班牙和英國也被確診,其中有一位 9 歲男童去過的學校還因此宣布關閉,而和他一起搭乘 EasyJet 同班機的乘客,被正在被航空公司密切追蹤中。而被他傳染的 11 人中,其中有 2 人是在 Brighton 的一間診所工作,結果整間診所被迫關門,除了工作人員被迫隔離,最近有去那裡看過病的人也人人自危,被呼籲如果有癥狀出現要自我隔離。

這則報道中雖然沒有透露超級傳播者的姓名,但卻已經透露了他工作的公司名字,以及被他感染的友人姓名。當下我覺得非常驚訝,心裡暗自揣測英國不愧是八卦小報的發源地,連這種資訊也挖得出來。

但讓我更意外的是,這名將病毒傳給其他 11 個人的「超級傳播者」,竟然在隔天親自發出聲明,說他非常關心這 11 位因為他而受感染的確診病患,BBC 也在報導中曝光了他的全名與照片,並在另一篇報導中以樹狀圖呈現他將病毒傳給其他人的途徑。2 月 12 日,不只媒體,連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英國國家健康服務)更在網站上證實,「超級傳播者」Steve Walsh 已經被成功治療並且出院,這下我終於了解,原來這位超級傳播者並不介意自己的個資曝光。

Steve Walsh 甚至接受《Evening Standard》的採訪,公開表達他對 NHS 和治療他的醫護人員的感謝,並表示他很高興自己現在可以回到家和家人團聚,完全打破我過去對感染者必須低調的刻板印象。我想,這或許和英國媒體從一開始報道超級傳播者的新聞時,就不斷強調這不是他本人的錯。因為他是在沒有發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病毒傳播出去,而且媒體還引用專家的話,釐清許多人對超級傳播者的錯誤迷思,目的就是不讓社會大眾對他產生汙名化(stigmatization)。

事實也證明,英國社會對於受病毒感染者大多冷靜以待,住在僑民隔離區附近的民眾甚至在第一批僑民抵達當天獻上蛋糕與小禮物歡迎他們,充分展現了同理心。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正在世界各地不斷擴大中,英國也從 1 月底發現第一個確診病例後,到目前(截稿日 2 月 24 日)已累計有 13 名確診案例。第一次接觸到這類病毒在本國傳播開來的英國人,部分已建立了關於防疫的常識,對自我隔離也不像最初聽到時那麽抗拒,而我則是見識到另一種非亞洲式的防疫,包括沒有英國人在搶口罩(但因為許多中國人大肆搶購,英國還是出現口罩荒)、對待受感染者少點恐懼、多點同理心等。

有幸在英國目睹當地人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反應,真的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無論在一個國家待多久、適應得有多好,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其實還是還是或多或少存在。而我們作為世界公民,能做的就是以開放的心胸試著去理解和自己不同的觀念,畢竟在不同文化的磨合下,社會才會變得更多元也更進步。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定居英國 10 年,新型冠狀病毒讓我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文化衝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萬變新經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貿易戰、肺炎與全球供應鏈及市場的重組
中國得肺炎,台灣重感冒:疫情衝擊經濟,絕不只是「別人家的事」

作者簡介:

英國人妻讀者太太 Mrs Reader,土生土長台北人,2011 年移居英國,與老公 Mr Reader 育有一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當過 5 年記者、2 年精品公關。目前定居英格蘭中部,任職整合行銷公司客戶經理,同時為求職網站 mit.Jobs、《30+BLOG》駐英國特約作家,撰寫關於職場、親子、生活的跨文化社會觀察與現象解析。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