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醫科名醫林青榖鐵馬酒駕爆走擋車 身心健康不能等

台北知名家醫科醫生林青榖。   圖:翻攝自林青榖醫生IG(資料照)
台北知名家醫科醫生林青榖。 圖:翻攝自林青榖醫生IG(資料照)

[新頭殼newtalk]

台北知名家醫科醫生林青榖在 1 日晚間騎腳踏車回家,路上突然右切車道遭轎車按喇叭,因此爆氣攔車理論,車上駕駛當場報警,請警方帶回失控男子。事後林青榖發文致歉,說明是當天想起車禍過世的朋友才導致情緒不穩。「聊聊心理治療所」也發文,面對親友驟逝,容易有輕躁行為,身心健康議題不能輕忽。

林青榖曾創立台灣第一家家庭醫學診所的專科醫師,能力備受外界肯定。在暴走事件後,他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當天是在辦公室裡想到車禍過世的好友,邊看他的臉書照片邊喝酒,回憶兩人過往的友好時光,中午喝酒醉倒醒來已經是晚間 6 點,才從辦公室騎單車返家。同時承認自己還「沒完全清醒,就在路上發飆」,向大家道歉,接著又想到自己平日提醒周遭患有輕度或重度躁鬱症的朋友,要勇於承認,尋求專業團隊幫忙」。

「聊聊心理治療所」發文表示,長期飲酒將妨害工作,破壞人際關係與家庭和諧,造成腦傷、認知功能損害、引發精神疾患、生理心理損傷、意外事故、暴力、犯罪、自傷、自殺等等,後患無窮。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實務工作中發現,面對親朋好友驟逝,有哀傷失落議題,且在哀傷五階段的否認期者,容易有輕躁行為來防衛哀傷、無助、無力、無能感,甚至潛意識中讓自己排演死者的死亡方式。

文內表示,此新聞事件中的醫生酒後肉身擋車有高機率造成車禍身亡,與朋友離世方式很類似。人對死亡焦慮的防衛,潛意識可能發動各種「起死回生」的儀式,「我這樣都死不了了,他怎麼可能會死?」用一種有能感的錯覺來防衛無能和哀傷。

文章說,先前兒童染疫死亡家屬為死者與後續醫療行政程序可能波及、影響的家庭爭取權益,新聞亦受全臺關注,除了外在事件持續發酵之外,對於內在的心理關懷,我們可以想見,藉由還原現場,就彷彿死者還活著,全台有小孩又擔心染疫後被行政程序怠慢的父母彷彿都深受激勵與安慰。

心理師認為,對於受傷心靈的關照,應不亞於對於生理疾病的照顧,醫護身心健康議題於疫情期間也常躍上新聞版面。因此「聊聊心理治療所」配合辦理衛生福利部「醫事人員及 COVID-19 染疫死亡者家屬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請民眾多加利用。

更多新頭殼報導
鄭運鵬批踐踏桃園的光榮 張善政:桃園人不會以豆腐渣工程為榮
2022國慶晚會桃園登場!2階段交管、接駁資訊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