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家,將成為一種服務!」好好園館打造無血緣銀髮聚落,看好類家人陪伴新商模

國發會預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可預見未來將追求更有尊嚴的照護科技、更樂活的共居社群,以及退而不休的第二職涯,這些衍生的銀光商機,上看3.6兆元新台幣。文末完成問卷,免費下載本期【銀光商機圖解專刊】。

「乒乓乒乓」節奏快速、有力的桌球對戰聲不絕,光聽對打的聲音,還以為是青年國手培訓營,走近一看,才發現是2個銀髮老人在對打桌球,但那擊球的速度感絲毫不輸年輕人。另一頭傳來麻將洗牌聲夾雜著聊天歡笑聲,這裡則是4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長者談笑風生、正進行方城之戰,瀰漫著一股快樂氛圍。

從年輕就喜歡桌球的筱玲姐於2024年自兒子媳婦家搬到好好園館,我們好奇詢問跟兒子媳婦住不好嗎?為何要搬到台中沙鹿這樣幽靜的地方和一堆陌生人同住?筱玲姐笑著說:「以前要配合年輕人作息,反而不見得健康,現在來這邊生活作息正常,與年輕管家、其他的銀髮朋友也相處得很好,老人要自己跟自己好好相處才是最重要的。」筱玲姐點出了一種銀髮生活型態:和家人保持一段美好距離,找到自己適合的生活方式也很快樂。

另一位好好園館的住民雪卿姐也是同樣的心態,她一直想要找個更能安心養老的好環境,「來這邊我聽到蟲鳴鳥叫、綠意盎然,這就是我想要的清幽生活。」試住一陣子後很快就決定搬進來,並賣掉了原本的房子,假日她的孩子會來好好園館探望她。

「我覺得在這裡很有歸屬感,能交到朋友,比在家裡更不孤單。」雪卿姐分享。傳統觀念或許會覺得自己有孩子為何不跟家人住?搬到外面是不是很可憐?雪卿姐反而認為,老人最怕的是「沒尊嚴」,在家裡不一定會有尊嚴,但在園館,他們感受到歸屬感、覺得有尊嚴。

好好園館是一座位於台中沙鹿的獨棟建築,鳥語花香,眺望一片綠野。創辦人紀金山先前是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現在他自己、太太、雙方的父母,以及約40位的住民一起住在這。長期研究社會結構的紀金山,對於人口、家庭的變化和定義有獨到觀點。他認為,家庭這個載體終究會過時,20年後連小家庭的結構也會崩解。

好好園館 圖/劉國泰攝影
好好園館 圖/劉國泰攝影

盼長輩自立互惠,1對1服務添歸屬感

「家,未來將會是一種服務。」紀金山提出這個新穎的觀點,高齡化社會將出現許多問題,他認為如何針對社交關係(social network)提出解法才是關鍵。因此紀金山想提供一種服務模式:打造有照顧支援力的新社會關係,他透過好好園館首先實驗這個模式。

好好園館和其他養生村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不只是養生村,這裡的住民之間和年輕管家的關係都很緊密。」紀金山說,普遍養生村的照顧人力比是1:32,但好好園館的人力比是1:1。再者,好好園館更加關注的是住民間的社交關係和心理健康,「我的重點是怎麼讓大家成為一個舒服的老人。」他強調,這裡非常重視心靈成長,每一名住民都要學習付出、對群體有貢獻,在乎大家的感受。

「這是一種新型態的『互惠的類家人』模式,未來可不可以有所謂的『約定家人』,家庭關係不再強調血緣。」紀金山說,本為社會學者的他,認為許多定義得要是共時性的存在,跟時代同步。很多長者來居住時心理狀態不太好,好好園館的原則是先陪伴、後參與、再來恢復社會關係。

紀金山自己也會定期對住民上課分享,提供專業的心理成長課程。透過人性化的照顧,讓此處的長輩能做到「自立支援」,是來自日本的照顧概念,強調長輩的自主性。「這是我對集體照顧思維的反動!」紀金山說,他從小便不喜歡被指定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很多老人機構都是按表操課,很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這是他極力想要避免的老後生活,因此親自打造出了一個心中的銀髮桃花源。

未來,紀金山希望將這套服務模式擴大做為商業服務輸出,只要有想涉足這塊領域的企業,他都願意提供代管、代營運的服務,例如大型企業會不會想好好照顧員工家人,讓他們免於離職隱憂?他認為這個模式未來有無限的合作可能。「家是一種服務」,紀金山以好好園館為範例,展現出超高齡社會下,家庭的另一種可能樣貌。

好好園館 圖/劉國泰攝影
好好園館 圖/劉國泰攝影

好好園館

成立: 2014年
董事長: 紀金山,曾任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有超過10年長照機構研究與成果,並於2010年創辦「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開始在台中海線深耕
成績: 目前共40間房已住滿,也在同一棟建築經營旅館,收穫不少至台中海線旅遊的遊客
願景: 致力解決高齡社會問題,以體現人生諸多尋覓後,終得自然自在之情

【延伸聆聽Podcast】EP206. 超高齡社會免驚!三面向分析背後3.6兆商機 ft.數位時代特約主筆趙郁竹

責任編輯:蘇柔瑋

更多報導
「我們無法保證永遠完美」!雙月創始青島店無預警關店:蟑螂問題無解
路易莎咖啡豆期貨避險虧損上千萬元?總公司怎麼說?完整聲明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