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延丁專欄:走著瞧─面對中國,是台灣人的成年禮

很多年前,看到一個古老的故事。

村子裡有個乞丐,乞丐嘛,都是一無所有,還有個富人。有一天,乞丐好奇地問富人:「看你整天忙忙碌碌,都是在忙些什麼?」富人說,他要拼命工作努力賺錢做各種準備,為去麥加朝聖做準備。富人說完轉身離開,他要做的事情太多,沒時間跟乞丐閒扯。乞丐聽了若有所思,也轉身離開,從此在村莊消失。

幾年之後,乞丐又回到了村莊,依舊一無所有,依舊忙碌不堪的富人好奇他這些年為什麼會消失,乞丐說自己去麥加朝聖了。

我記憶力不好,能夠記住的東西不多,但這個故事太勵志了,跟釘子湯的故事一樣,都是我記憶庫裡為數不多的勵志素材。不管做什麼,都有一大堆必備事項基礎物資balabalanbala,樣樣都有必要事事都有道理,準備總是永無止境,有的時候,不做準備反而是最好的準備。年初說要徒步環島,說走就走,已經隨波逐流在臺灣走了十個月。前段時間要帶紀錄片《上訪》環島,說做就做,這會兒已經從臺北一路放到了台南。動身之前突發奇想,要騎單車環島,又是說騎就騎……聽到我騎車環島的消息,對我的不靠譜有足夠瞭解的朋友不無擔心:「你環島,不會是騎U-bike吧?」嘿嘿嘿嘿怎麼會?吉人自有天相,朋友借我公路車——關於我的寶馬,是下一個話題,暫且按下不表。

蛻變,還是迴圈?

《上訪》環島放映,9月23日開始,從臺北慕哲出發,沿西岸南下逆時針環島一周,到11月11日,回到慕哲做結。離開臺北騎車到桃園,剛過去的中秋之夜我在龍潭,跟兩位朋友一起玩一個名叫「蛻變」的桌遊。朋友曾經被這個遊戲深深觸動,幫助她梳理自己、迎接50歲。

遊戲開始之前每個人要寫下這一次自己想要思考的問題,我的議題是接下來的六周行程,「是做足準備,還是把自己交給未知?」

這段文字是我做蛻變遊戲時給自己出的題目。(寇延丁提供)
這段文字是我做蛻變遊戲時給自己出的題目。(寇延丁提供)

這段文字是我做蛻變遊戲時給自己出的題目。(寇延丁提供)

其實,在寫下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心裡已經是有選擇的。準備永無止境,不如乾脆放空隨緣,就這麼傻傻上路,一路向南再向南,遇到什麼問題處理什麼好了。不僅我的物資準備如此,這次的分享提綱也隨緣,除去「變動」不變。

活動開始之前,考慮到交流現場時間有限,先寫過一篇文章,希望這能夠成為參加者前期閱讀資料,將我要介紹臺灣人認識中國的一部片《上訪》和兩本書《黃禍》《敵人是怎樣煉成的》做了介紹(請見《我乾了您隨意》)。9月23日慕哲第一場,就遇到了我意想之外的問題,有臺灣年輕人問我:「中國人口是臺灣50倍,經濟體量20倍,會對臺灣產生怎樣的影響?」這類問題是典型的「中國之大」,我答非所問談中國的崩潰、談《黃禍》。又有人問我建議臺灣人怎麼做,同樣也不是我的想談的話題。24日燦爛時光第二場,年輕人事後的回饋包括對我的失望「她沒有說怎麼辦」。抱歉,這一路,我是來提出問題的,而不是回答問題,就像我不能代你們做出選擇一樣,不可能代你們承付代價,後來又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回應,《中國這模樣,臺灣人該怎麼辦》。拒絕面對、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就是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了別人。

除了上面常見的這兩類問題,讓我非常無語的,是面對成年人的「孩子氣」:用統獨立場和情感因素解釋自己為什麼不想理會中國。論學識、論經歷、論年紀,明明都是成年人,但一旦到了中國這個問題就直線墜落幾乎失智。成年人學識邏輯+「孩子氣」,這樣的人,不是沒有成熟的能力,而是拒絕長大,在面對中國問題的時候拒絕長大——必須註明,我這麼說,絕無歧視兒童的成分——我無意、亦無法幫助這樣的人承接情緒,特別不願面對這樣的成年兒童。如何面對中國,是臺灣人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必經的成年禮,別人無法代替。

我受不了這種自欺欺人,也心疼自己的時間精力浪費在這種無解迴圈裡。

面對,開啟可能性

我們龍潭中秋之夜玩的「蛻變」遊戲分「身體」「情緒」「心智」「靈性」四個層級,我在前面身體與情緒兩個階段過關快得異乎尋常,特別是一開始就得到了不易得到的「服務卡」,「心智」「靈性」層面也沒有太多糾扯。朋友分析,也許是因為我長期做社會服務,自然而然就能得到這些通關必備。但我自己分享的時候,將原因歸功於曾經的那段「煉獄之旅」。

蛻變遊戲有個蠻複雜的系統,開始之前,朋友事先發出了介紹連結,我收到了,但沒有打開,倒不是沒有時間,本來我就樂於嘗試新東西,而那段煉獄之旅又幫助了想通了很多問題。如今能夠在面對許多問題的時候對困難和未知麻木不仁,都要感謝被抓被審那段經歷,幫助我的生命穿越一段必經之路,算是用巨大壓力幫助我實現蛻變得以「快速通關」,對任何事情,都不太在意結果,也不計較自己的表現,不關心自己是不是「死得難看」。

感謝那段經歷,我不得不面對最恐怖的結果,反倒完成了某種蛻變,讓我從此不怕面對,完成真正的心智成熟。若想成長,就必須面對,誰也幫不了自己。

最近開始紅的「蛻變」桌遊。(取自蛻變官網)
最近開始紅的「蛻變」桌遊。(取自蛻變官網)

最近開始紅的「蛻變」桌遊。(取自蛻變官網)

遊戲結束之後還有專門的分享階段,我也分析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次環島紀錄片放映會後我分享的內容,已經說過不止一遍,在李明哲的事情出來之後,曾經寫過幾萬字,這次分享的內容都在裡面了。但我說一千道一萬,就像扔進池塘的瓦片一樣,也許有過一絲漣漪,但很快就沉入水底,就像一切都不曾發生。我這次到不同的地方做同樣的事,一次又一次舊話重提,就像無數次倒帶重放。很煩很尷尬。

讓我困擾的還不是在不同的地方無數次倒帶重放,而是面對同樣沒有營養的問題,為那些拒絕長大的成年兒童「皇帝不急太監急」。

回到行動層面,雖然有情緒、有困擾,但不會影響我的選擇。非常感謝這次與朋友一起共做蛻變遊戲的機會,幫助我梳理自己,體會到自己在面對重複問題時候的進步和成長。而且,也發現了自己並不僅僅是倒帶重放,對聽眾也有觸動、有拉動。

24日燦爛時光場次,連我在內只有十個人,但是引出了《上訪》三部曲完整版的放映計畫。桃園場次本來擔心題材太「硬」,沒有想到會引出《敵人是怎樣煉成的》讀書會,要知道我們是在一個精釀啤酒店,他們此前沒有辦過這類活動哦。沒有想到這麼小確幸的地方第一次做讀書會就是這麼嚴肅的題材。那天的聽眾都說不是不願意討論這樣的問題,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與方式。看來,像這樣帶著這麼硬的題材走出來,就對了。

不指望一蹴而就實現蛻變,只要有改變就好。

本來以為十個人已經是最少紀錄,沒有想到很快就再創新低,第六場次連我在內只有七個。但是世上沒有白走的路,過後組織這次活動的老師說自己「有被今天的活動改變到」,要將這部片子和這個題材帶入他的課堂。

我期待臺灣人打開自己,面對中國問題。首先要打開自己,面對他們對這個問題的回避。

初學調酒,拿到桃園放映現場現學現賣。(寇延丁提供)
初學調酒,拿到桃園放映現場現學現賣。(寇延丁提供)

初學調酒,拿到桃園放映現場現學現賣。(寇延丁提供)

只有走,才有路

只有走,才有路。在路上會有意想不到的遇見。

上路幾天,一直是獨行客。行至新竹,有人從身後超車追上我,主動探問,並帶我騎行美不勝收的景觀大道。他是當地自行車強人蔡爸,能夠單車走西藏已是強中之強,蔡爸不只走過川藏線、還走過滇藏線。蔡爸吸引人的不是他的經歷,而是熱心開放,和對家鄉的熱愛。那天除了我,還有另外兩位「半道撿來」的香港女生跟蔡爸同行,他經常在路上撿單車客陪走一段路並提供沿途風光義務導覽。

感謝蔡爸成全,我與萍水相逢的兩位香港女生一路同行一直騎到苑裡,她們都是社工,與我有相近的關注議題。行至龍鳳漁港細沙海灘,泡在湧動的海水裡聊人生選擇,提到我的幾位香港朋友,也是年輕人耳熟能詳的社運前輩。

兩天之後,在台中魚麗的分享中,再次被問到是不是「值得」、有沒有「後悔」,還被問到曾經有過哪些困難和感動。

曾經?那麼多的悲歡離合都是上輩子的事情,已經有些記不得了,情急之下只能撿眼前的說,我說到三天前跟年輕的香港社工在龍鳳漁港的經歷。我從幾位香港前輩,說到我們在512地震後服務的傷殘小朋友,與他們結緣眼見就要十年了,我們陪伴的孩子有許多成為志願者為雅安地震災區的孩子服務,也有的大學畢業後進入公益組織,還有的已經成為母親……那天泡在水裡說到這些不覺淚下,幸好彼時海浪湧動,沖亂我一臉淚水。當年我們進入地震災區能夠找到這樣的孩子千難萬難,孩子們的成長並不在我們預期之中,我們是在和孩子們共走一段人生路,更是為走自己的人生路。那天我抹一把臉上的水,告訴身邊的社工小朋友:不論是莊陳有還是伍杏修還是陳健民,這是我們的曾經,也是我們的未來。已經無所謂困難感動無干是否值得後悔,這就是人生本身。

我與岫之姐。在魚麗,不少人好心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岫之姐沒心沒肺哈哈一笑:挨摔的都是那些準備好被摔的人。她沒有準備好,所以不會被摔。(寇延丁提供)
我與岫之姐。在魚麗,不少人好心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岫之姐沒心沒肺哈哈一笑:挨摔的都是那些準備好被摔的人。她沒有準備好,所以不會被摔。(寇延丁提供)

我與岫之姐。在魚麗,不少人好心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岫之姐沒心沒肺哈哈一笑:挨摔的都是那些準備好被摔的人。她沒有準備好,所以不會被摔。(寇延丁提供)

魚麗分享,我有幸與從事國際志願服務二十多年的臺灣奇女子林良恕交匯,與魚麗主人蘇紋雯對談,我敬佩的主婦聯盟前輩陳岫之從新竹遠道而來,還有劫後餘生的鄭性澤……每一個人,都是傷痕累累的戰士,每一個人走到現在,都是一段生命傳奇。本來在做活動策劃的時候,紋雯擔心我們的題材太過堅硬,所以選取了女性生命成長這樣的角度,還特意選配了我們自釀自調的火龍果沙瓦,但那天現場最「搶手」的卻是桌上的衛生紙——都是海水惹的禍,好多人都在擦眼淚。分享過後大家提出的問題,也都是與中國有關的嚴肅問題。

後來引出一連串後續,待我11月11日結束環島分享之後要再來魚麗,用一周或者更長一點時間,一起釀水果酒、做甜酒釀,一起煮桔醬、做桔皮餃子與一粒桔子地老天荒,既混在一起吃喝玩樂,也與當地醫學院學生一起放映《上訪》三部曲全版,一起談談中國,談談臺灣。

*作者為自由作家、紀錄片獨立製片人。著有《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行動改變生存--改變我們生活的民間力量》、《可操作的民主》等著作;先後建立了「北京手牽手文化交流中心」、「泰安愛藝文化發展中心」等公益組織,發起了「北京水源保護基金會飲水思源愛藝文化基金」。最新作品《敵人是怎樣煉成的?沒有權利沈默的中國人》,(時報出版)


相關報導
孔傑榮專文:北京審判李明哲 釋放清晰而強烈的警訊
施威全觀點:在李明哲案中失去功能的蔡英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