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執法偏見 人工智能預測犯罪 90%準確

洛杉磯時報報導,由芝加哥大學教授查托帕迪亞(Ishanu Chattopadhyay)領導的團隊,近期開發一種人工智能工具,可提前一周預測未來的犯罪,準確度為90%。

該研究希望能更好的預測犯罪。然而,研究也揭露在包括洛杉磯在內的全美八個主要城市的貧困社區中,警力保護不足的情況。

這項研究日前發表於「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期刊。科學家說,科學證明在上述這些地區採取更積極的警務是合理的,而該技術可望從而將政策變得更公平,更好的資源分配。

這項研究,是查托帕迪亞團隊,通過大量關於財產犯罪和暴力犯罪的公共數據中開發模式,從數據中分析、預測犯罪。

研究報告稱,「我們的工具不是簡單的通過預測,預期犯罪的時間和地點來增加執法權力,而是讓我們能審查它們的執法偏見,深入瞭解警務和犯罪共同發展(相互交織)過程的性質。」

幾十年來,全國各地執法機關,一直使用數位科技進行監視和預測,使警務更高效。但現實中,公民倡議者和其他人認為,此類政策是由有偏見的數據提供,這些數據是增加對非裔和西裔社區巡邏或對有色人種的虛假指控。

查托帕迪亞說,過去在犯罪預防方面的努力,並不總能夠解決執法中的偏見。他指出,通過比較不同社會經濟水平社區的逮捕數據,運行一個單獨的模型發現,較富裕地區的犯罪逮捕人數增加,貧困社區逮捕人數有所下降。

然事實並非如此。研究人員說,貧困社區的犯罪並不一定導致更多逮捕行為,這表明「執法存在偏見」。該模型基於芝加哥多年數據,但研究人員在包括洛杉磯、亞特蘭大、奧斯汀、舊金山、費城等城市也發現類似結果。

查托帕迪亞說,團隊開發的模型,可用於監測警察表現,可扭轉偏見,審計政策是否公平。

儘管這項研究令人鼓舞,但它卻可能在洛杉磯引發關注,批評者和隱私權倡導者,長期以來反對使用預測算法。

然查托帕迪亞說,這項技術效果才剛開始顯現,「沒有辦法把貓放回袋子裡。」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剪捲閘門慣竊連盜8店 布碌崙商家自危
拜登籲降油價 貝佐斯諷:總統指導錯誤、不懂市場
布碌崙華婦遭輾死 並排停車恐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