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基本工資又喊漲 小企業怎麼撐下去?

工商時報【黃敏仁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傳統機械產業經理人】 隨著明年總統大選逼近,媒體報導,勞動部將於八月份再度招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動部長並已表態「希望長調升方向走」,各界預測這次調幅約5%,基本工資每月可能超過24,000元,時薪可能接近160元。從2016年起,每年調整基本工資,由20,008元,已調升至23,100元。 每每基本工資調漲之後,筆者身邊部分的小企業主就會討論縮小公司編制、或甚至裁撤部分員工。當然,調高基本工資也有些人可能受益,例如廣大的外籍勞工就可能是受惠最多的一群。但這個政策是否對於整體的經濟和實質收益有正向的影響,或只是基本薪資的數字好看而已。 根據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一篇106年某國立大學經濟學博士論文:「本研究認為連續調高的基本工資對於台灣薪資成長的速度,已經造成明顯負向的影響,且負向效果有逐年加重的趨勢」。該論文並指出,在基本工資調整後,女性高薪族群可能反而影響其就業機會。而調高基本工資雖然可能暫時帶動提高基層年輕人的薪資,但對日後調薪速度反而是趨緩的。該研究主張不論是服務業或製造業,近年連續調整的基本工資顯著不利低薪族群的薪資成長率。 「朝三暮四」在現代常用來形容做人做事無法專一持續。而其典故是戰國時代莊周的一則寓言,簡單來說就是養獼猴的狙公,早上給獼猴3個橡樹的果實,下午給4個,卻惹來獼猴不高興。狙公只好改口宣布,早上給4個,下午給3個,雖然總數不變,但獼猴因為早上多了一個就十分高興。經營企業將本求利,薪資成本如果增加,常有幾種因應方式:1)直接轉嫁給消費者,但這種方式要考慮對於企業形象的影響和市場競爭因素;2)自行吸收,這種方式則會減少企業的獲利狀況,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的權益。 而廣義的利益關係人除了經營者、股東也包含員工和客戶。企業獲利減少,自然而然的會影響各類獎金的給付。而通常年終獎金並沒有明文規定的支付標準,薪資調高,根據研究已經會影響薪資調升速度,會不會更進一步影響企業年終獎金的發放標準呢?畢竟,企業的獲利和營業額相關,可以支付薪資和獎金的總金額可能無法改變,當每個月領的薪資增加了,那年節獎金就很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 工具機是台灣各類型機械外銷的龍頭,不管是數量或是金額,都是機械產業的領頭羊。而媒體近日報導,台中市勞工局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已有7家工具機廠商「做三休四」方式實施無薪假,其他工具機業者也有強制安排特休假和精簡人事遇缺不補等現象。文中推論為中美貿易大戰的影響,但時至今日,中美大戰未見緩和,日韓卻也以劍拔弩張,很多國家的貿易和商業佈局也出現轉變,如果寄望貿易大戰結束後能再現經濟榮景,似乎有些不切實際。 機械公會理事長六月份與經濟部座談時,即提出機械產業訂單大幅衰退,提出包括新台幣貶值至33元等建言,希望政府正視外貿和經濟情勢。機械產業雖然是屬於工業行銷的一環,看似和消費者行銷和商品市場的差距很大,兩者似乎無直接關聯。但許多國外關於工業行銷的研究和書籍都明確指出,工業行銷受消費者行銷的直接影響。簡單的說,也就是當經濟衰退消費者購買力減少時,這些商品的需求就會減少,而製作這些商品的產業機器就不用再增加,而工具機正是用來製作這些產業機器零件的母機。環環相扣,所以工具機的需求下跌嚴重,表示消費市場對各類商品的需求也萎縮嚴重,而且因為機器製作的時間較長,即使消費者市場景氣回升,要反映在工業行銷市場的工具機,恐怕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反之,如果我們看到工具機的出口量再度回升,經濟復甦或許就指日可待。 基本工資的調整,應該和經濟景氣連結,政府帶領企業賺錢,企業也會很高興的和所有員工分享利益。當下次見到基本工資調漲的報導,希望已經和選舉議題脫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