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智慧物流與智慧通關的夥伴關係

工商時報【王亮中華民國物流協會首席顧問、關務署前署長】 跨境物流是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是供應鏈生態圈的要角,它足以影響創新的商貿模式能不能做成,它也可以主動創新商貿模式,跨境電商的最後一哩路也是靠它完成的。「最後一哩路」是個代名詞,它代表了產品供應鏈的最後服務階段,通關也可算是「最後一哩路」的一環,假如「最後一哩路」失敗了,在它前面階段所做的努力都可能白費,因為沒讓顧客滿意,所以在國際間,常有業者說,通關是國際物流最不確定的一塊。 最近各界熱烈討論智慧物流,一般對智慧物流下的定義是,將新一代ICT技術應用於物流中,利用整合智慧化硬體技術,如RFID、感測器等,加上創新關務機制,及資訊軟體服務,將商品從源頭開始,實施跟蹤與管理,進而提升物流的自動化、視覺化、可控化與網絡化,以增加商品流通自由及附加價值。上面所說的創新關務機制,指的就是智慧化的通關監管,「物流」及「通關監管」前面分別加上「智慧」二字,比較能讓一般民眾對它們有初步的認知,但實質上,它們分別就是科技化的物流及科技化的監管。 通關有關的監管機關,包括海關、商檢、衛檢、藥檢等,都是供應鏈的參與者,物流作業須科技化,邊境上的通關監管同樣也要科技化,才能使智慧物流能充分發揮,例如,要實施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混儲,充分使用倉庫空間,就必須靠新一代科技,結合電腦儲位系統,使監管機關能放心讓業者去做。 公私機構的數據共享,是貿易便捷又可管得住;達到關企雙贏的唯一途徑。過去國際間曾有專家建議,讓海關連線進入企業ERP的物流系統,以了解從訂單開始到報關的全程資訊,俾能信得過申報資料,但因有系統相容及資料隱私的問題,無法實現,不過,建立共同可視化平台,作資訊共享,一直都是關企雙贏努力的目標。 近年來有了區塊鏈的應用,使上述目標有了新希望,區塊鏈具有共識、共防(偽) 、分布三大特性,分布紀錄讓商品的全鏈絡過程、全程貨況追蹤及商流、金流、物流、資訊流等,全部加密確認,不僅不能竄改,還可用多層次的模組設計讓監管機關也能在獲得權限後,取得他們想獲得可信賴的貨物資訊,以及貨物追蹤的資料。資訊流可信,實體貨物流就大概不用看了,這些做法當然需要法規的調和。 有了公私合作可視化平台,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混儲;進口貨與出口貨混儲的理想,只要關企合作把科技化監管做好,應都不是一定不可能的事。混儲、彈性活用倉間,也是智慧物流的一種模式。 總之,跨境智慧物流要能達到商品便捷流通、降低成本、風險、增加附加價值、創新商貿模式,必須雙方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即利用新一代ICT技術建立共用的可視化平台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