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期待台灣早日邁入 真正超級創新國家之林

工商時報【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研究員】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甫公布之「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有鑑於產業4.0時代的來臨,因此從探索產業4.0時代下可能影響未來生產力表現的因子出發,架構了全新的「全球競爭力指數4.0(GCI 4.0)」,從環境便利性、人力資本、市場、創新生態系統等四大類別之評比指標體系,並選定全球140個國家地區進行綜合評比。依評比結果,台灣在140個評比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3名,在亞洲地區則排名第4,僅次於新加坡、日本、香港;其中最令國人關注的是,台灣在「創新能力」評比項目上,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為得分超過80分以上的國家,被WEF評為「超級創新國(super innovators)」,此一評比結果意味著台灣產學研及政府近年大力投入產業創新推動的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我們也期許未來產業創新的方向能夠更加全面且更加深化地展開。 WEF的「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指出,台灣、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雖然具有較強的區域創新系統(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但是與德國、美國、瑞士等歐美超級創新國家相比,整體創新生態系統仍存在競爭力落差,其關鍵原因在於驅動創新的軟實力(softer driver)問題,包括創業文化(entrepreneurial culture)、創業活動之互動性及多樣化(interaction and diversity)等。 首先在創業文化方面,與歐美國家相比,亞洲國家的創業文化具有明顯的風險趨避特徵,創業者對風險的容忍度較歐美國家創業者為低,而WEF認為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在於,亞洲創業者面臨選擇創業的機會成本較高,以及亞洲與歐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等因素。前者係指創業者可獲得高報酬的機會選擇性較高,因此通常對於從創業到成功的忍受期較短;後者則係指歐美國家創業團隊經常可見來自不同族群或多元文化背景人士組成,有助於創新想法的激盪,而亞洲國家創業團隊通常多由本國人士組成,文化背景及思維模式同質性較高,較難產生多元文化的激盪創新。 其次,在創業活動之互動性及多樣化方面,次指標包括人力資源多樣性(Diversity of workforce)、產業群聚發展(State of cluster development)、國際協同創新(International co-inventions)、利害相關者之協同合作(Multi-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等,WEF也認為亞洲國家的表現較不如歐美超級創新國家。因此WEF建議,亞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國家若欲趕上歐美超級創新國家,則可在驅動創新的軟實力方面多加著墨和努力。 若細部檢視此次WEF對台灣的「創新能力」評比,整體分數較去年減少,該項下各次指標項目的得分,相較於去年,除了科技研究出版、商標申請等項目得分較去年成長之外,前述攸關驅動創新軟實力的指標,包括人力資源多樣性、產業群聚發展、利害相關者之協同合作、研究機構品質等指標,得分皆較去年下滑,國際協同創新之指標的得分則持平,顯見我國整體在驅動創新的軟實力方面,仍存有改善進步空間。 據此,期盼我國產學研及政府高興於榮獲WEF評為「超級創新國」之餘,也應留意相關次指標項目的改善,早日驅動台灣邁入媲美德國、美國、瑞士等真正超級創新國家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