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電影《赤色風暴》觀後感

電影故事大綱

《赤色風暴》是1995年出品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一艘美國的核潛艇內。蘇聯解體後,一小群軍事極端分子發動政變並控制了一個核飛彈發射架,美國海軍潛艇阿拉巴馬號接到指令出海,以便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先發制人。潛艇出航數天後,收到了指揮部發出的緊急行動指令,要求發射核彈。於此同時,美國潛艇遭受俄國叛軍潛艇的攻擊,通訊設備嚴重受損,指揮部傳來的第二份緊急行動指令沒能完整接收。

根據規定,核武器的啟動和發射必須要有艦長、副艦長的一致同意。艦長堅持要發射核彈,而副艦長則認為核武器發射事關重大,必須在確定另外一份命令的內容後才能做決定。兩人意見不合,艦長強行將副艦長撤職,副艦長於是引用海軍法相關章程解除了艦長的職位。

自此,電影帶著觀影者走進潛艇內,觀看在指揮權產生分裂之際,士官兵們如何在各自的崗位上抉擇與行動。

面對國家危難,道德主體的抉擇

核子艦艇上每一個人的每一次決定,都牽動著其他人的性命,當然也包括決定者自身的。問題是,決定的結果,在做決定的當下,無人能預先知道。如果人們不能依據結果的好壞做決定,那麼,能依憑什麼決定呢?依法做決定?依長官的命令?或是依自己的思考和良知做決定?不論影片中的人們各自依著什麼做決定,最使我動容的是,他們做決定當下所展現的勇氣。且那樣的勇氣,跟責任與承擔,緊密相連。

在軍紀嚴明的軍隊中,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也就是說,服從上級長官命令,是軍人的義務。《赤色風暴》的精采,就在這兒。艦艇裡的秀異海軍們,在某些關鍵時刻,選擇了「不服從」。

「服從」是對的嗎?「不服從」是錯的嗎?或者反過來,有沒有可能「服從」是錯的?「不服從」才是對的?關於這個疑問,電影給出的,不是「是非題」的回答。電影讓我們看見的是,人作為道德主體,會依據自己的信念價值,做出判斷,採取行動。對於軍令不論「服從」或「不服從」,都是一種選擇。艦艇裡人們的選擇,尤其困難。可貴的是,艦艇裡每個要角皆在艱難中誠實勇敢地做出個人的決定,且他們的決定,多是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心繫於他人與國家安危之上。

在中國軍機挑釁台灣之際,看看這部電影,也許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捍衛國家主權」,國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在教育上,如何教導青年學子「勇氣與承擔」,「責任與判斷」等緊要生命課題?此外,我們也當嚴肅認真地捫心自問,當這些議題,不再是理論題,而是實務現場題,我們做好準備了嗎?